為深入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引導青年學子在社會實踐中厚植家國情懷、涵養清廉品格,近日,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學院“數智童傳”實踐團以“探尋廉脈傳承,涵養青春清風”為主題,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師生一行走進江澤民故居、揚州家風展示館和平山堂,沿著“當代偉人—近代家風—古代官德”的時序線索,實地探訪中華優秀廉潔文化的傳承脈絡,在沉浸式體驗中汲取思想營養、堅定廉潔信念。
故居憶初心:偉人風范引航青春航向 實踐首站,師生們來到江澤民故居。故居內陳列著大量珍貴圖片、手稿和實物,真實還原了江澤民少年時期“勤儉持家、讀書報國”的成長背景,充分展現了“愛國為先、清廉為本”的家風傳承。通過聆聽講解與深入沉思,大家深刻體會到偉人將家訓銘刻于心,將清正踐行于行,把個人理想與民族命運緊密相連。學子們紛紛表示,要以先進楷模為引領,將清廉自守融入自身成長坐標,讓青春在清風正氣中挺膺擔當。
家風承文脈:清規家訓潤育時代新人 在揚州家風展示館,師生們沉浸于一幅幅廉潔圖景中,感受家風背后的文化力量。從朱自清“自清自守”的家書,到清代阮元“為官戒貪”的家訓,字里行間無不是對為人處世、公而忘私的生動詮釋。
現場,同學們還偶遇了阮氏后人阮錫安先生。他向大家講述了阮氏世代相傳的清廉家風,并特別介紹了《阮氏家規》中“居官當廉正,處事須公心”的家訓內容。他提到,阮元在任湖廣總督期間曾嚴拒地方送禮,留下“官清則民安”的佳話。這些真實、生動的傳承故事,讓廉潔文化從展柜中“走出來”,變得可親、可信、可學。
平山溯源頭:千年古堂啟廉政新思 第三站,實踐團走進北宋名勝平山堂。這里曾是歐陽修、蘇軾在揚州為官時的政德遺址,“與民同樂”的匾額、“功廢于貪,行成于廉”的石刻,靜靜記錄著千年之前的廉政實踐。師生們在講解員的帶領下,了解兩位先賢減賦修渠、正吏清政的施政事跡,切身體悟“廉潔為政、為民謀利”的本真初心。
從先賢的為政理念到偉人的報國擔當,從古代的清規戒律到近現代的家書家訓,廉潔精神始終貫穿中華文明的發展脈絡,激勵著一代代青年為理想而奮斗,為國家而堅守清廉。
行走的思政課:讓青春在清風中拔節生長 此次社會實踐活動,將“實地研學”與“廉潔教育”有機結合,是一次深入人心的思政教育體驗課。三處場館,三段故事,一以貫之的“廉”字貫穿始終,為學生們提供了跨時空的精神對話平臺。
大家紛紛表示,將把這次沉浸式學習的所見所感轉化為行動自覺,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時刻保持清正本色,堅守青年擔當,以實際行動守護心中清風,讓廉潔之魂在新時代綻放青春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