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遇上童趣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學聯(lián)決定組織開展全國大學生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立足“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目標,圍繞理論普及宣講、愛國主義教育等8個方面組建重點團隊,需完成“辦好一件惠民實事”等“五個一”實踐任務(wù)。7月22日的校張莊小學里,陽光透過樹葉灑下斑駁的光影,南寧理工學院“蒲公英計劃·支教志愿服務(wù)團”的志愿者們帶著提前準備好的材料,為孩子們帶來了一堂充滿趣味的“水精靈制作課”, 幫助學生了解水資源短缺、水污染等現(xiàn)實問題,通過案例(如缺水地區(qū)的生活、污染對生物的影響)增強對“節(jié)約用水、保護水源”的重視。(通訊員 廖詩宇)。
圖為學生看制作教程。 廖詩宇 供圖
課堂上,志愿者們先通過看視頻的講解,用孩子們能聽懂的語言介紹了水精靈的制作原理——原來那些五顏六色、QQ彈彈的小玩意兒,是海藻酸鈉溶液遇到氯化鈣溶液后發(fā)生的奇妙化學反應(yīng)。隨后,大家分組行動,手把手教孩子們操作:有的孩子小心翼翼地用滴管將彩色溶液滴入水中,看著一個個小球慢慢成形;有的則發(fā)揮想象力,用模具做出星星、愛心等形狀,室外滿是歡聲笑語。

圖為學生的作品。 王婭楠 供圖
志愿者們說:“希望通過這樣的實踐課,讓孩子們在玩中學,感受到科學的樂趣。”而拿到自己親手制作的水精靈時,孩子們臉上都洋溢著自豪的笑容,紛紛舉著作品向志愿者們展示,學生的創(chuàng)作理念是讓科學知識落地、創(chuàng)意想法具象、環(huán)保意識萌芽,在動手過程中收獲知識、能力與情感的多重成長。這堂特別的課程,不僅讓孩子們體驗了動手的快樂,更在他們心中播下了對科學好奇的種子,就像“蒲公英計劃”的名字一樣,把知識與溫暖悄悄散播開來。之后會繼續(xù)開展關(guān)于保護水源的課程。

圖為老師指導學生制作的過程。 廖詩宇 供圖

圖為團隊成員的合影。 段舒云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