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實踐團踏入安康市漢濱區流水鎮香山村的那一刻,鄉村振興這四個字,便不再只是書本上的理論,而是化作這片土地上實實在在的行動與探索。在與香山村的親密接觸中,我們收獲了諸多深刻感悟,這些感悟如同散落的珍珠,串聯起我們對鄉村振興的全新認知。
一、土地的饋贈與困境:鄉村振興的起點 香山村,一個藏在秦巴山脈深處的村落,山地多、牧草豐,天然的牧場孕育出優質的黃牛,這是大自然賦予香山村的財富。然而,面對如此得天獨厚的條件,香山村的黃牛養殖卻因銷路不暢、利潤有限而陷入困境。這讓我們深刻認識到,鄉村振興不能僅僅停留在對自然資源的開發上,更要讀懂土地背后人民的需求與期盼。劉場長那句“現在最缺的是懂技術、懂市場的年輕人”如黃鐘大呂,振聾發聵。鄉村振興的道路上,需要更多青年人才扎根鄉土,將現代理念與傳統農業相結合,為鄉村發展注入新活力。
二、新媒體的力量:打破鄉村的“信息孤島” 在香山村的實踐過程中,我們深刻體會到新媒體的強大魅力。通過直播和短視頻,我們將香山村黃牛養殖的真實場景呈現給外界,吸引了眾多網友的目光。雖然沒有直接帶貨,但這種宣傳方式為香山村的黃牛養殖產業打開了新的窗口。這讓我們明白,在信息時代,鄉村振興離不開新媒體的助力。新媒體不僅能夠打破地域限制,將鄉村的特色產品推向更廣闊的市場,還能讓更多人了解鄉村、關注鄉村,為鄉村發展匯聚更多力量。
三、青年的使命與擔當:鄉村振興的希望之光 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我們深感自己肩負的責任與使命。在香山村,我們看到了鄉村振興戰略下最真實的圖景,也看到了青年力量在其中的關鍵作用。我們用專業知識為香山村的黃牛養殖產業出謀劃策,用新媒體手段為鄉村發展助力。這讓我們更加堅信,鄉村振興需要青年力量的參與。我們應當勇敢地走出校園,走進鄉村,將所學知識運用到鄉村振興的實踐中,讓青春在廣袤的田野上綻放光彩。
四、校地合作的持續力量:鄉村振興的長遠之策 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大學與香山村的合作,是校地共建的生動實踐。學校定期組織師生前來開展技術服務,為香山村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這次實踐活動,不僅讓我們增長了見識,更看到了高校服務鄉村振興的無限可能。未來,學校將持續開展多種形式的幫扶活動,為香山村的發展提供持續支持。這讓我們明白,鄉村振興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各方力量的持續投入與合作。高校作為人才培養和知識創新的重要基地,應當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與鄉村緊密合作,為鄉村振興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五、從香山村看鄉村振興的未來:青年的力量與傳承 香山村的故事還在繼續。在這里,黃牛養殖不僅是養殖戶們的生計,更是一種堅守與傳承。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大學的實踐團成員們,用他們的智慧和熱情,為這片土地帶來了新的希望和活力。他們通過實際行動,為新時代青年服務“三農”事業樹立了生動的榜樣,充分展示了當代大學生肩負社會責任、助力農村發展的積極態度與決心。
在這片廣袤的田野上,青年力量正在綻放。他們用腳步丈量土地,用真心感受生活,用行動書寫擔當。香山村的未來,因為有了這些年輕人的參與,充滿了無限可能。我們相信,隨著更多青年的加入,鄉村振興的道路將越走越寬廣,鄉村的明天也將更加美好。
在香山村的實踐,是一次身體與心靈的洗禮。我們在這里讀懂了鄉村振興的深刻內涵,也看到了自身肩負的責任與使命。未來,我們將繼續關注香山村的發展,持續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讓我們攜手共進,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砥礪前行,用青春和汗水書寫屬于我們的時代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