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工大學子踏訪香山村 用專業智慧澆灌振興之花
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大學商貿學院“鏈動安康·商貿筑夢”實踐團近日走進安康市漢濱區流水鎮香山村,以實地調研為筆,以專業學識為墨,在秦巴山區的鄉土間勾勒職業教育助力鄉村振興的生動圖景,為香山村的發展注入青春動能。
座談謀策:共話鄉村發展新路徑
香山村黨群服務中心里,一場圍繞“鄉村振興怎么做”的座談會熱烈展開。村黨支部書記馬金柱向實踐團成員細數村莊變遷:依托“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村里的茶油種植、生態養殖等特色產業穩步發展,集體經濟年收入較五年前翻了近兩倍,昔日沉寂的山村如今充滿活力。
學校駐村第一書記王國柱與隊員胡建鵬則把話題引向文化振興:“我們以‘香山書屋’為支點,聯動學校支部、區文化館和周邊村落搞起‘共享經典’活動,就是想讓書香浸潤鄉風。”實踐團成員邊聽邊記,不時拋出關于產業升級、文化傳播的想法,與村干部碰撞出不少實用思路。
治理提效:織密鄉村安全守護網
香山村地處秦巴山區,地質災害是懸在村民頭頂的“隱憂”。實踐團調研發現,村里早已摸索出應對之策:將全村劃分為12個網格,每個網格由1名黨員網格員帶著2名村民協管員負責,1500多位村民的安全被這張“網”牢牢兜住。
遇上暴雨天氣,村級應急小組總能第一時間行動,先把留守兒童和行動不便的老人轉移到村委會安置點。這種“黨建領著干、數字幫著管、村民齊參與”的治理辦法,不僅讓村民住得安心,更成了鄉村振興的穩固底盤。
青春接力: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鄉村要振興,得有既懂行又接地氣的人。”實踐團成員李優在調研筆記里感慨。這次實踐中,師生們發揮商貿專業優勢,幫村集體經濟琢磨電商運營的門道,還協助村企搭起線上銷售平臺,讓山里的好產品能順暢“出山”。
據了解,這支實踐團打算通過“暑期來幫忙+線上常聯系+畢業設計解難題”的方式,長期在農產品品牌策劃、農旅規劃等方面給香山村支招。這些“95后”“00后”學子,正用腳步丈量鄉土,用專業回應時代,讓青春在鄉村振興的舞臺上發光。
“高校智慧要是能精準對接鄉村需求,職業教育服務地方的勁兒就能全使出來。”王國柱書記的話,道出了這場校地聯動的意義。而這群學子與香山村的故事,正在秦巴山區續寫著屬于新時代的青春篇章。
三下鄉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