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工大實踐團深入香山 解碼黃牛養殖的鄉村振興路
7月10日,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大學“鏈動安康·商貿筑夢”暑期實踐團走進安康市香山村,探訪合興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這群青年學子帶著探索鄉村產業發展的熱忱,在群山環抱的養殖場里,尋找黃牛養殖背后的振興密碼。
深山里的養殖革新:傳統產業遇上新思維
在香山村黨群服務中心的協調下,實踐團成員來到合興養殖合作社。遠遠望去,連片的牧草在山間鋪展,成群的黃牛悠閑踱步,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讓這里成為生態養殖的天然牧場。合作社負責人劉場長是個“老養殖人”,他笑著迎上來:“咱這兒的黃牛吃的是山間百草,喝的是山泉水,肉質沒話說,但以前就愁‘養得好卻賣不遠’。”
實踐團成員們鉆進牛舍,仔細查看牛群生長狀態,蹲在飼料堆旁詢問配比秘訣,又拉著養殖戶聊起日常管理。從黃牛的育種選種到疫病防治,從傳統散養模式到如今的“圈養+放養”結合,學子們邊記邊問,手里的筆記本很快寫滿了密密麻麻的觀察記錄。
對話養殖場:老場長的堅守與新期盼
“養牛這行,苦累不說,還得跟老天爺較勁。”劉場長擦了擦額頭的汗,向學子們講述起養殖路上的酸甜。年過六旬的他,守著這片養殖場二十多年,看著黃牛從幾頭發展到上百頭,卻始終被“銷售難”困住腳步——山里信號弱、信息不通,好牛肉最多賣到周邊鄉鎮,價格總上不去。
“現在最缺的是年輕人啊!”劉場長望著遠處的山,眼神里滿是期待,“懂互聯網、會搞銷售、能琢磨新技術的年輕人,一來就能給這老產業添把火。”實踐團成員們聽著,你一言我一語出起了主意:“可以拍短視頻講黃牛的成長故事”“開直播帶大家看生態養殖場”“注冊個品牌,突出‘深山散養’的特色”……現場還拿起手機,教養殖戶們怎么用直播軟件,演示如何對著鏡頭介紹產品。
青春助力:讓深山黃牛“闖”出大山
實踐團的到來,為養殖場打開了一扇新窗戶。學子們發揮專業所長,幫合作社策劃起“線上突圍”方案:用鏡頭記錄黃牛從牧草喂養到屠宰加工的全過程,制作成“深山黃牛成長記”系列短視頻;在電商平臺開設店鋪,突出“天然生態”標簽;還設計了簡單的直播腳本,教養殖戶們如何在鏡頭前介紹牛肉的品質優勢。
首場直播試播就來了不少圍觀網友,有人問“牛肉怎么賣”,有人好奇“養殖場環境真這么好嗎”,劉場長在學子們的鼓勵下,對著鏡頭一一回應,臉上的笑容越來越燦爛。“沒想到這手機還能當‘推銷員’,真是長見識了!”他感慨道。
校地同心:共鋪產業振興路
香山村平均海拔1200米,85%的森林覆蓋率讓這里的黃牛自帶“生態光環”,但交通不便、人才短缺一直是產業發展的“絆腳石”。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大學早已與村子結下幫扶對子,每年組織師生來村里送技術、搞培訓,這次實踐更是精準對接養殖產業需求。
實踐團成員們表示,回去后會繼續幫合作社優化電商方案,還會發動同學朋友幫忙宣傳。“我們想把這里的黃牛故事講給更多人聽,讓深山里的好東西真正‘走出去’。”團隊負責人說。
在香山村的養殖場里,黃牛的哞叫聲與學子們的討論聲交織在一起。這場跨越校園與深山的相遇,不僅讓青年學子讀懂了鄉村產業的韌性,更用青春智慧為傳統養殖注入了新活力。而劉場長期待的“年輕人”,或許正從這些忙碌的身影中,看到了產業振興的新希望。
三下鄉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