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3日,夏日的陽光灑滿東鄉大地,蘭州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心光拾彩”實踐隊指導老師與志愿者們來到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東鄉族自治縣,走進東鄉民族中學與東鄉社區,以“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為載體,將學業輔導的耐心與心理健康關愛的溫暖送到青少年身邊,用實際行動為當地孩子們的成長護航添暖。
清晨的中學教室里,陽光透過窗戶落在攤開的暑假作業上。馬曉陽盯著數學題皺起眉頭,志愿者揭超看到后,指著題目里的幾何圖形:“你看這個梯形的高,是不是可以和底邊形成直角三角形?”邊說邊用筆在圖形上標注輔助線。十分鐘后,馬曉陽筆尖一動,很快算出答案,抬頭笑著說:“原來這么簡單!謝謝哥哥幫我理清思路。”教室另一側,志愿者們有的在草稿紙上推導物理公式;有的逐句講解語文閱讀理解的答題思路,用紅筆圈出關鍵詞;還有的拿著英語課本,和孩子們一起朗讀對話片段,細碎的講解聲與筆尖劃過紙張的沙沙聲交織成溫暖的晨曲。

圖為志愿者在為東鄉民族中學的小同學們輔導作業(杜騫 攝)
課間鈴聲剛落,東鄉民族中學的操場立刻沸騰起來,孩子們像雀躍的小鳥般涌向操場中央準備做游戲。志愿者張慶哲剛講解完游戲規則,孩子們便迅速拉起小手圍成圈,亮晶晶的眼睛里滿是期待。 游戲開始后,操場瞬間成了歡樂的漩渦,跑得上氣不接的馬文博扶著膝蓋喘氣,臉上卻掛著大大的笑容。民族中學的馬主任站在樹蔭下,看著孩子們奔跑時飛揚的衣角和綻開的笑臉,輕聲說道:“這個游戲讓孩子們在奔跑中釋放壓力,在快速反應中學會協作,不知不覺間就拉近了距離,比單純的心理疏導更能走進他們心里。”陽光穿過樹葉落在孩子們汗濕的額頭上,每一滴汗珠都閃著快樂的光。

圖為志愿者們和東鄉民族中學的小同學們做游戲(孔瑞 攝)
午后的東鄉社區活動中心里,陽光透過玻璃窗灑在彩色坐墊上,心理知識講座在柔和的氛圍中溫情開講。志愿者以“和壞情緒說再見”為主題,用卡通短片講解焦慮情緒的調節方法,還準備了“心語信箱”讓孩子們寫下煩惱。五年級學生馬小雅猶豫著把紙條投進去,志愿者王駿科注意到她的小動作,走近她輕聲和她交流,告訴她“有不開心的事可以和家人、老師說”。
圖為志愿者在為社區的孩子們進行心理講座(王駿科 攝)
講座結束后,作業輔導區立刻熱鬧起來,志愿者師國峰正在教一年級的馬浩認拼音,當他用不太標準的發音讀出“謝謝哥哥”時,師國峰立刻豎起大拇指鼓勵他:“發音越來越準啦!”馬浩咧嘴一笑,又大聲讀了一遍,聲音里滿是自信。陽光穿過樹葉落在孩子們的作業本上,筆尖劃過紙張的沙沙聲和輕聲的問答,讓午后的社區充滿了暖意。
圖為志愿者在為社區的小孩子輔導作業(冒戌 攝)
“我們始終希望用學業輔導解開成長中的困惑,用心理關愛溫暖孩子們的心靈之窗。”實踐隊指導老師李雙辰望著活動中心里孩子們專注的身影說。志愿者們俯身講解時的耐心、游戲互動時的熱情、傾聽心事時的溫柔,正像東鄉夏日的陽光,一點點驅散距離感。這份跨越山海的關愛,沒有轟轟烈烈的聲響,卻在孩子們亮起來的眼睛里、越來越自信的笑容里,悄悄在東鄉的土地上扎根,在成長的時光里慢慢生長。
(撰稿:第維佳;初審:劉漢青;終審:蒲瑞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