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了解鄉村發展現狀,探尋鄉村振興的實踐路徑,7月4日,河南工業大學“青禾耕夢”社會實踐團走進河南省開封市杏花營農場班村,通過實地走訪、深度交流,親身感受鄉村振興新路徑,深入挖掘班村在鄉村振興進程中的探索與實踐,為助力鄉村發展積累一手素材。
在班村村干部的帶領下,實踐團首站來到村委會,參觀了村委會中的藏書館、村史館、黨史館、村民文化活動中心等場地。在藏書館內,村干部向團隊成員詳細介紹了記錄班村歷史與現狀的《班村志》。據村干部介紹:“2000年6月班村集體從三門峽市澠池縣遷徙到如今的開封市杏花營農場,村兩委專門成立專班著手編纂《班村志》,以此留存村落歷史記憶,其中詳細記載了班村的村莊根脈、水土變遷與名人事跡。”實踐團成員認真翻閱《班村志》,深入了解班村的遷徙歷程和文化傳承,感受到村民對故土的深厚情感。隨后,團隊參觀了村史館,館內陳列的老照片和實物生動再現了班村的變遷與發展。通過這些珍貴資料,成員們對鄉村振興的內涵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圖為村干部向團隊成員介紹《班村志》
實踐團成員在村委會與村干部對班村的鄉村振興特色進行了深入交流。團隊成員圍繞鄉村治理與產業發展等問題與村干部展開對話。談及村內事務管理,村干部介紹:“班村通過成立紅白理事會規范民俗事務,不僅制定了統一的辦事標準,還組織村內有烹飪技能的村民組成專職廚師團隊,集中辦理紅白喜事。”這種做法既保留了情誼傳承的溫度,又樹立了文明節儉新風。交流延伸至村莊治理細節,談及養老這一民生關切,村干部介紹了正在籌建的老年食堂,旨在為村里孤寡老人提供就餐保障,解決外出務工青年的后顧之憂。此外,班村在村務管理方面實行公開透明、公正公平的原則,“采購清單提前一周公示,大家討論決策,每周的財政支出公示表都會貼在村委會公告欄上,大到產業項目投資,小到辦公用品采購,每一筆款項都標注得十分詳細。”村干部在交流中介紹道。

圖為團隊成員與班村村干部就班村振興特色進行深入交流
在村干部的帶領下,實踐團走進村養殖中心,實地了解班村當前的產業發展。據相關工作人員介紹,班村嘗試發展香菇種植、鳥類養殖、魚苗孵化等產業,利用閑置土地打造“共享菜園”,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但是,班村的產業發展并非一帆風順,“香菇產業人工成本高,烘干品市場競爭力弱,魚類養殖水質和環境要求高”,工作人員說出了班村在發展產業上遇到的困難,實踐團成員就產業發展遇到的問題及市場現狀為班村建言獻策。在談及未來規劃時,村干部表示:“班村是中國仰韶文化發源地,80%相關文物在班村出土。”因此班村計劃依托仰韶文化特色發展旅游業,同時建設仰韶酒廠,讓文化振興帶動產業發展。
班村的振興之路,走得扎實而有章法。團隊成員深刻體會到,鄉村振興的密碼,既藏在對歷史文化的敬畏里,也寫在對現實問題的破解中,更融在村干部與村民同心同德的每一份堅持里。以文化為魂、以治理為基、以民心為向,班村終能在探索中找到屬于自己的振興路徑,期待這片土地未來能在文化賦能、產業升級中,走出更具示范意義的鄉村振興之路,為更多鄉村提供可借鑒的“班村經驗”。

圖為實踐團隊與班村村干部在村委會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