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引導和幫助青年學生在社會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培養青年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重慶師范大學“青春筑夢團”赴璧山養魚社區開展為期5天的暑期托管服務活動。
課業細輔導增識心靈巧溝通育德

圖為志愿者馮小鳳為小朋友講解暑假習題張錫松供圖
托管服務啟動后,輔導環節有序推進。針對小朋友們在學科作業中遇到的問題,“青春筑夢團”成員始終耐心傾聽并逐一細致講解。從數學解題思路梳理、語文閱讀立意引導,到英語單詞記憶方法分享,成員們結合自身知識與學習經驗,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小朋友們答疑解惑,搭建知識傳遞橋梁,讓小朋友們在輕松的氛圍中攻克學業難關。輔導過程中,“青春筑夢團”成員注重引導小朋友們養成良好學習習慣,鼓勵主動思考與相互交流,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使作業輔導兼具知識補給與學習能力、習慣培養的雙重功能,為鄉村兒童的學業成長筑牢根基,助力他們在求學路上行穩致遠。
圖為志愿者王鳳玲為小朋友答疑解惑 張錫松供圖
趣味實驗筑青春科學光芒點童心

圖為小朋友們進行魯米諾實驗 高一帆供圖
團隊成員深知小朋友接觸科學機會有限,便精心篩選安全性高、現象明顯的化學實驗項目,每天開展兩個趣味化學實驗,讓小朋友在奇妙體驗中走進化學世界,感受科學的無窮魅力。實驗正式開始時,志愿者們首先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逐項講解實驗流程。隨后,在團隊成員的指導下,小朋友們躍躍欲試地參與到實驗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感受奇妙的化學變化。酸堿指示劑實驗使一朵朵手工折紙花變得絢麗多彩;牛奶里的煙花實驗過程中,志愿者引導小朋友觀察色素在洗潔精作用下的擴散軌跡;維C“流星雨”和魯米諾實驗也在教室里大放光彩;“熔巖燈”實驗過程中,志愿者首先指導小朋友將不同密度的液體混合,隨著溫度變化,彩色液體在瓶中上下翻滾,形成類似熔巖流動的奇妙景。

圖為志愿者白鑫給小朋友演示熔巖燈實驗李源供圖
隨后,志愿者引導孩子們觀察液體分層與運動規律,講解密度差異的科學知識,讓孩子們在趣味觀察中感知科學原理。藍曬實驗讓小朋友們見證平凡紙張“變身”為精美藍白藝術作品的神奇過程。實驗過程中,志愿者們全神貫注地陪伴在小朋友身邊,密切關注他們的操作情況。他們會及時糾正不規范操作,比如當有孩子握滴管姿勢不對時,會手把手進行調整;對于小朋友提出的疑問,志愿者們給予細致解答。這些化學實驗將抽象知識具象化,讓小朋友直觀感受化學魅力,還幫助小朋友建立“科學在身邊”的認知,助力培育科學探索意識,為鄉村小朋友科學啟蒙提供支持。同時,團隊以專業知識服務科普,彰顯化學專業實踐育人與科普服務的價值。

圖為小朋友展示藍曬作品高一帆供圖
英韻童聲添樂趣文化認同伴成長
“青春筑夢團”成員以趣味英語小課堂為載體,為小朋友搭建語言學習與文化認知平臺。從英語兒歌的學習到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英語表達,激發了小朋友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在“動物世界”主題學習時,志愿者清晰呈現詞匯的漢英對應關系,幫助他們感知語言差異與聯系;介紹傳統節日時,以春節、端午為例,用漢英雙語講解節日起源與習俗趣事,讓孩子們在語言學習中深化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從“動物世界”到中國傳統節日認識,小朋友們感受到了漢語與英語的聯系,了解了中國傳統節日的來源與趣事,增強了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同感。

圖為志愿者王鳳玲給小朋友們講解英語小課堂胡春煜供圖
此次暑期托管服務活動,重慶師范大學“青春筑夢團”用實際行動為璧山養魚社區的孩子們帶來知識與歡樂,有效助力鄉村兒童成長。當結營的歌聲響起,小朋友拿著志愿者送給他們的粽子香包,眼里滿是對志愿者的不舍,現場洋溢著溫馨氛圍。此次托管服務為養魚社區搭建起支持平臺,進一步增強了家長、村委與高校開展長期共建的信心。對于“青春筑夢團”的每一位成員,這段經歷不是句號,而是長長的省略號。據悉,該團隊將繼續聚焦鄉村教育需求,發揮專業優勢,為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

圖為志愿者與小朋友的合影朱若彤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