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13 日,重慶工商職業學院會計與金融學院 “向黨于心,實踐于行” 愛國主義教育實踐團,開啟了本次 “三下鄉” 社會實踐的第五天行程。在開州這片兼具歷史底蘊與紅色記憶的土地上,實踐團成員穿梭于文化遺跡與紅色圣地,深入探尋重慶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瑞獸金獅” 的舞獅技藝,走進開州博物館與劉伯承同志紀念館,在實踐中汲取文化養分,傳承紅色基因。

清晨,陽光灑滿開州大地,實踐團一行滿懷期待地抵達 “瑞獸金獅” 非遺傳習所。一踏入基地,濃郁的傳統文化氣息便撲面而來,古色古香的建筑、懸掛的紅色燈籠與墻上的舞獅海報,共同營造出獨特的文化氛圍。團隊成員紛紛圍在非遺傳承人身邊,帶著好奇與期待,全神貫注地觀賞舞獅技藝展示。
傳承人身著傳統服飾,精神飽滿。他手中的獅頭在舞動間仿佛有了生命,時而靈動跳躍,輕巧避開各式 “障礙”;時而威風凜凜地佇立,高昂著頭顱,盡顯王者氣度。每一個動作剛勁有力又不失細膩,引得同學們連連驚嘆,所有人都沉浸在舞獅文化的獨特魅力中。
隨后,實踐團成員王鵬、陶玉等同學按捺不住激動,迫切地想要嘗試舞獅動作。他們穿上舞獅服裝,拿起獅頭和獅尾道具,起初配合略顯生疏:王鵬手中的獅頭晃動僵硬,陶玉的步伐跟不上節奏,兩人動作缺乏默契,惹得周圍同學輕笑。但他們并未退縮,在非遺傳承人的耐心指導下,逐步掌握了要領。傳承人細致地一步步演示,從獅頭的擺動幅度、節奏,到舞獅人的步伐移動、配合技巧,講解得清晰明了。同學們認真傾聽、反復練習,動作漸漸變得協調起來。

離開熱鬧的非遺傳習所,實踐團來到開州博物館。博物館外觀莊重典雅,館內豐富的展品如同無言卻生動的史書,靜靜訴說著開州地區悠久的歷史與燦爛的文化。從遠古的粗糙石器,到商周的精美青銅器,再到反映近現代社會生活的民俗物件,每一件展品都承載著歲月的印記,見證著這片土地的滄桑變遷。

隊員們懷著敬畏之心,在展廳中緩緩漫步。他們在每一件展品前駐足端詳,仿佛穿越時空,與歷史展開親密對話。在講解員的生動解說下,大家深入了解了開州的歷史沿革、文化發展脈絡與風土人情。透過這些展品,隊員們深切體會到家鄉文化的博大精深,心中涌起強烈的民族自豪感與文化自信心。
午后,實踐團懷著崇敬之情走進劉伯承同志紀念館。紀念館莊嚴肅穆,館內陳列的珍貴文物與詳實史料,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現了劉伯承元帥波瀾壯闊的一生。從早年投身革命,到歷經無數戰役,再到為新中國建設鞠躬盡瘁,劉伯承元帥的英勇事跡與崇高精神,深深打動了每一位隊員。

隊員們在館內認真參觀,不時駐足凝視那些珍貴的歷史照片和文物,內心久久無法平靜。他們仿佛看到了劉伯承元帥在戰場上指揮若定、英勇無畏的身影,感受到他為國家和人民無私奉獻的偉大情懷。參觀結束后,一位隊員激動地說:“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肩負著傳承和發揚革命精神的重任。通過這次參觀,我更深刻地認識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無數革命先輩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會以劉伯承元帥為榜樣,努力學習、提升能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此次學習之旅,對 “向黨于心,實踐于行” 愛國主義教育實踐團而言,是一次深刻的文化洗禮,更是一次精神的升華。他們在親身實踐中,于非遺傳承里感受文化魅力,在紅色教育中汲取奮進力量。帶著這份厚重的收獲與感悟,實踐團將繼續在社會實踐的道路上砥礪前行,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讓文化之光在新時代綻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