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赴山海,支教傳薪火
為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讓青春在綠水青山間綻放時代風華,7月14日,延安大學"晨露"三下鄉社會實踐第四支隊在陜西省安康市嵐皋縣開展了生態環保專項實踐活動。該團隊通過科普支教、實地調研等形式,為嵐皋生態文明畫卷注入蓬勃的青春活力。
趣味課堂播撒環保種子
在嵐皋縣西坡社區的支教課堂上,實踐團創新設計"水精靈探秘"系列課程,成為孩子們暑期的“綠色驚喜”。課堂摒棄枯燥說教,以沉浸式互動體驗為核心,通過人體含水量實驗、地球淡水分布,水污染演示等互動環節,配合原創卡通形象"小滴答",將富硒水的健康知識轉化為生動體驗。在之后的趣味課堂上,孩子們在折紙課上制作環保千紙鶴;用手勢舞演繹節水歌謠,在歡聲笑語中樹立了節水護水意識。
深入調研把脈水資源保護
實踐團深入嵐皋縣,系統考察了當地水資源管理體系。團隊先后走訪了縣水利局,特色水企、水產養殖基地和污水處理廠,全面調研了從水源保護到循環再生的全產業鏈條,考察覆蓋了水源,水質監測,災害防御等一系列問題。在縣水利局,團隊與相關負責人進行座談,全面了解嵐皋縣的水資源狀況,以及對行政部門在治理過程中面臨的難點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在富硒水生產企業,技術人員水源開發標準,水市場的規模和消費級別還有核心凈水技術;在南宮山冷水魚養殖基地,詳細記錄了生態養殖的水質要求并且了解到相關污染處理體系;污水處理廠負責人帶領團隊實地參觀了格柵間,生化池,消毒池等區域。在中控室內,團隊了解到了污水管網運行數據,負責人現場演示了智能化監測系統的運行機制。
此次實踐活動不僅為當地生態文明建設貢獻了青春智慧,更探索出一條高校實踐育人與地方生態保護相結合的新路徑。團隊成員紛紛表示,將把調研成果轉化為后續研究課題,持續關注嵐皋縣生態發展,用實際行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印證了“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我”的真理,讓青春在建設美麗中國的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