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舞獅技藝 傳文化根脈
為賡續紅色血脈,探索文化賦能鄉村振興路徑,2025年7月13日上午,重慶工商職業學院“向黨于心,實踐于行”愛國主義教育實踐團與“舞韻芳華,實踐筑夢”志愿服務隊,赴重慶開州故城獅館開展舞獅學習活動,以“賡續紅色血脈八十載·金融賦能鄉村振興路”為主題,讓三下鄉實踐在非遺傳承中厚植文化自信。
獅館內鑼鼓鏗鏘,紅綢翻飛。實踐團成員們在當地非遺傳承人指導下,開啟了舞獅技藝的學習之旅。傳承人首先講述了開州舞獅的歷史脈絡:這項技藝始于清代,既保留了南方醒獅的靈動矯健,又融入了巴渝地區的民俗特色,在節慶祈福中承載著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在抗戰時期以街頭表演形式宣傳抗日救亡,成為紅色文化傳播的特殊載體。
隨后的實操環節中,成員們分組練習扎馬步、甩獅頭、跳梅花樁等基礎動作。獅頭雖重,卻擋不住大家的學習熱情——有人反復揣摩搖頭擺尾的韻律感,有人專注練習雙人配合的協調性,汗水浸透衣衫仍咬牙堅持。“看似簡單的騰躍,其實藏著‘穩中求進’的智慧,這和我們踐行鄉村振興使命的道理相通。”“向黨于心,實踐于行”實踐團成員吳佳蓉的感悟引發眾人共鳴。
交流分享時,大家結合“金融賦能鄉村振興”主題展開討論,認為可通過短視頻宣傳、文創開發等方式活化舞獅文化,同時探索“非遺+金融”模式,為傳承人提供創業扶持思路。活動最后,全體成員合力完成一段完整的舞獅表演,在歡騰的鑼鼓聲中感受傳統文化與紅色精神的交融。
此次活動讓實踐團成員深刻認識到,非遺文化是紅色血脈的鮮活載體。兩支團隊將帶著所學所悟,在后續實踐中推動舞獅文化與鄉村旅游、金融服務相結合,讓古老技藝在鄉村振興的征程煥發新活力。
通訊員 冀召陽
三下鄉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