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了解新時代鄉村振興背景下村級組織治理效能,2025年7月24人,我回到懷遠縣荊山鎮尤村村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圍繞“村委會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的職能與創新”主題,通過走訪村民、對話村干部、參與村務觀察等形式,探索該村榮獲“縣級美麗鄉村”“綠化特色村”背后的治理邏輯。
尤村村位于芡河湖北岸,是懷遠縣西部生態宜居示范村。實踐首日,學生在村黨支部書記[若知姓名可補充,否則寫“劉書記”]帶領下參觀村容村貌:整潔的硬化道路貫通全村,房前屋后綠樹成蔭,文化墻繪展現鄉風文明,印證了“2021年懷遠縣美麗鄉村”的實至名歸。
在村委會辦公室,學生查閱了村級民主管理制度文件,并旁聽了一場村民議事會。據村黨支部委員介紹,尤村村通過 “四議兩公開”制度(黨支部提議、村“兩委”商議、黨員大會審議、村民代表決議;決議公開、實施結果公開),確保村務決策透明化。近年來,該村規范落實民主監督機制,在道路硬化、溝渠清淤、路燈安裝等項目中均由村民參與決策,群眾滿意度達95%以上。
“以前村里開會都是干部說了算,現在大事小事都要經過我們舉手。”村民王大爺指著村務公開欄上的項目建設清單說道。公開欄內,財務收支、低保名單、惠農補貼等信息一目了然,成為村民監督村務的“透明窗”。
實踐尾聲,學生協助村委會整理“鄉風文明積分檔案”,該制度將環境衛生、孝老愛親等納入積分管理,可兌換生活用品,有效激發村民自治熱情。村支書表示:“村委會不是管理者,而是服務者。只有讓村民成為村莊建設的主人,美麗鄉村才能可持續。”
本次調研為高校學子提供了透視中國鄉村治理現代化的鮮活樣本,也為尤村村提升治理精細化水平提出青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