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7月24日電(通訊員郝源清)為助力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2025年7月24日,山東理工大學“一路前行”實踐團赴“中國蔬菜之鄉”壽光市開展暑期“三下鄉”活動,實踐團在隊長張藝錦的帶領下,重點考察壽光老百姓市場與蔬菜交易,探尋兩個市場與物流園區是壽光農產品流通的核心動脈的作用。

圖1為壽光農發集團配送中心
鄭安慧攝
瓜果豐盈的貨物運轉中樞
市場講解人詳細闡釋了其獨特運作模式:這里既是壽光本土蔬果的展示窗口,更是全國乃至東南亞農產品的流轉中樞。“集全國之貨,散九州之需”,其中貝貝南瓜的旅程最具代表性。它們從內蒙古的廣袤平原、寧夏的黃河灌區、兩廣的溫暖土地,甚至跨越國境來自泰國、緬甸、老撾,匯聚壽光后重新分裝,再通過高效物流發往全國批發商、零售商及海外市場,編織起一張覆蓋國內外的精密供應網絡。

圖2為配送中心內部
鄭安慧攝
電商機遇與現實瓶頸
當談及近年興起的線上銷售,講解人指出,雖然頭部直播間如“與輝同行”曾成功帶貨壽光貝貝南瓜與彩椒,但電商遠未成為主流渠道。實踐團記錄下其面臨的現實瓶頸:蔬菜本身價值不高,但快遞費用占比過大,利潤空間被嚴重擠壓。運輸途中易損毀,一旦遭退貨,損失成本陡增,極易導致虧損,成本與風險倒掛。直播訂單波動劇烈,供應商庫存難以精準匹配。電商平臺對發貨時效要求苛刻,延遲發貨帶來的高額罰款成為沉重負擔。
線上突圍,開拓賽道
因此,當前壽光的線上突圍策略是“以穩為先”。耐儲運的瓜類產品成為電商主力——甜瓜、水果黃瓜、南瓜等因其抗摔碰的特性,成為開拓抖音、淘寶、京東、拼多多、美團等平臺“小黃車”的優先選擇。相較之下,需要主播實時推介的蔬菜類直接直播銷售則較為少見。
通過實地探訪與當地專業人員的講解,一路前行實踐團清晰觀察到壽光作為國家級農產品集散地的強大輻射力,也切身感受到農產品電商化道路上亟待疏通的堵點。實踐團成員不斷思考著如何平衡生鮮的脆弱性與物流成本,如何讓線上訂單與產地供應節奏無縫契合,實踐團成員將不斷投入自己的力量來解決這座“菜籃子”基地在數字經濟浪潮中必須破解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