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網報濰坊7月24日電(通訊員黃嘉欣)鄉村振興,青年先行。為探尋電商助力農產品銷售的新路徑,2025年7月24日,山東理工大學“一路前行”實踐團赴山東省壽光市云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實地走訪企業運營場景,對話負責人了解壽光農產品電商發展現狀,解鎖數字經濟賦能鄉村振興的“壽光密碼”。
云尚啟程:搭建蔬品線上“高速路”
“壽光蔬菜要走出去,電商是繞不開的‘橋’。”在公司負責人的帶領下,實踐團首先走進了云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的發展展廳。墻上的時間軸清晰記錄著公司的成長軌跡:成立于2018年的云尚網絡,最初僅為本地農戶提供簡單的線上開店指導,如今已發展成為集供應鏈整合、電商運營、物流協調于一體的綜合性服務企業,累計助力壽光農產品線上銷售額突破3億元,成為當地農產品“觸網”的核心推手。展廳內的數據大屏實時跳動著各平臺銷售數據:抖音小黃車的甜瓜訂單量占比35%,京東生鮮的貝貝南瓜日銷超2000單,拼多多的水果黃瓜復購率達42%……“這些數字背后,是壽光蔬菜從‘田間’到‘舌尖’的數字化跨越。”公司負責人指著屏幕介紹,公司不僅搭建了官方電商平臺,還與淘寶、美團等第三方平臺深度合作,甚至為電商主播提供供應鏈支持——此前“與輝同行”直播間熱銷的壽光貝貝南瓜、彩椒,正是通過云尚的供應鏈體系完成發貨。

圖1為公司負責人講解壽光農產品電商發展歷程。
大學生網報通訊員鄭安慧攝
運營探秘:從“田間”到“云端”的精耕細作
離開展廳,實踐團成員走進公司運營中心,只見工作人員正忙著處理訂單、對接物流,屏幕上不斷刷新著來自全國的需求:“內蒙古客戶要10箱網紋哈密瓜”“廣東訂單備注要帶藤蔓的羊角蜜”……“壽光蔬菜線上銷售,選品是第一道關。”公司負責人解釋道,考慮到運輸損耗和利潤空間,目前主推的多是耐儲運、易保存的品類,如甜瓜、水果黃瓜、貝貝南瓜等瓜類,“像普通葉菜類損耗率太高,線上幾乎不做。”在公司直播間內,主播正手持羊角蜜進行試吃講解,鏡頭前整齊碼放的網紋哈密瓜、貝貝南瓜色澤鮮亮。“我們很少做實時直播,更多是把產品掛在主播小黃車,由合作的電商達人帶貨。”公司負責人坦言,這是為了規避訂單波動風險——線上銷售訂單分散且不固定,若直接直播帶貨,供應商常因庫存不足導致發貨超時,而平臺對時效性要求嚴格,超時罰款往往讓利潤“打水漂”。實踐團還了解到,公司與壽光本地及周邊供應商建立了穩定合作:從農戶手中收儲成熟瓜類,經分揀、包裝后接入電商鏈路,再通過合作的物流企業發往全國。“我們相當于‘橋梁’,一邊幫農戶打通銷路,一邊讓消費者吃到新鮮壽光菜。”公司負責人說,這種模式既保障了供應商的銷量穩定,也為農戶增收拓寬了渠道。

圖2為實踐團成員在參觀電商直播間發貨現場。
大學生網報通訊員鄭安慧攝
困局與破局:電商路上的挑戰與堅守
在隨后的座談會上,公司負責人與實踐團成員深入交流了壽光農產品電商的“成長煩惱”。“最大的難題還是成本與損耗。”她算了一筆賬:一箱甜瓜收購價約20元,快遞費卻要15元,利潤空間本就狹窄;若運輸中出現磕碰、腐爛,消費者退貨產生的來回運費和損耗成本,往往讓一單生意從盈利變虧損。此外,線上訂單的“不確定性”也讓企業頭疼。“旺季時訂單量驟增,倉庫爆單、物流滯緩是常事;淡季時又要承擔庫存壓力。”公司負責人表示,公司正在嘗試通過大數據分析預測需求,提前與供應商鎖定庫存,同時與物流公司協商“階梯運費”,試圖壓縮成本。“但我們從沒停下腳步。”公司負責人的語氣堅定,“壽光蔬菜是鄉村振興的‘金名片’,電商是讓這張名片走得更遠的‘翅膀’。”目前,公司正聯合高校研發防損包裝技術,還計劃培訓本地農戶參與直播,讓“田間主播”更懂產品、更接地氣。

圖3為實踐團成員體驗打包。
大學生網報通訊員鄭安慧攝
青春力量助“蔬”香遠飄
“原來一顆南瓜從田間到直播間,要經過這么多環節!”實踐團成員在日記中寫道。通過本次實踐,成員們深刻體會到電商賦能農產品的潛力與挑戰:一方面,數字經濟讓壽光蔬菜突破地域限制,成為助農增收的新引擎;另一方面,成本、損耗、供應鏈等難題仍需政企農多方合力破解。“作為青年學子,我們要把所見所聞轉化為行動思路。”實踐團隊長劉洋表示,團隊將整理調研數據,為企業提出優化供應鏈、降低物流成本的建議,用專業知識助力壽光農產品電商發展。此次探訪,不僅讓“一路前行”實踐團看到了電商與農業融合的生動實踐,更堅定了青年學子投身鄉村振興的信念——在這片孕育“蔬香”的土地上,數字賦能的故事正在續寫,青春奮斗的力量正讓“壽光味道”飄向更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