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下午,福建農林大學蜂學與生物醫藥學院山蒼子科技小院產學研實踐隊赴福建省屏南縣代溪鎮周厝村茗溪自然村,探訪福建屏南縣乙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天鷹谷中蜂籠蜂基地,通過與其創始人張為露的深入學習與交流,了解基地極具特色的蜜蜂養殖模式和創新性培育出的天鷹谷花尾蜂王中蜂品系,并切實體會到在推動實現鄉村振興之路上那濃墨重彩的一筆。
一路上,實踐隊伍穿梭于陡峭巖壁間的曲折山路,粗糲的石子路似絲帶串起深山里的甜蜜事業。實踐隊員們難掩興奮和期待,既好奇天鷹谷養蜂基地的真容,又迫切地想探尋張為露二十載堅守深山背后的故事。當穿過云霧籠罩的深山峽谷,經過九曲十八彎的路途,答案浮現——那是質樸初心、熾熱熱愛與無私奉獻繪就的甜蜜產業畫卷。

圖1實踐隊員們前往基地沿途陡峭的山路 錢藝雯/攝
實踐隊員們走進天鷹谷中蜂籠蜂基地,張為露熱情相迎。他笑著,眼神滿是自豪,將隊員目光引向周邊樹木:“瞧,苦楝樹和黃山欒樹可是蜜蜂的‘寶藏花源’!”苦楝樹花粉營養獨特,釀出的蜜清香優質;黃山欒樹花期長、花粉量大,為蜜蜂提供穩定食物。這是張為露精心挑選的蜜源地,也是他堅守做良心蜂蜜的承諾;從選蜜源到控加工都嚴格把關,不添加有害物,每滴蜂蜜都凝聚心血,贏得消費者信賴。

圖2張為露向實踐隊員們介紹蜜蜂蜜源之一的黃山欒樹 洪顯強/攝
張為露是養蜂界的創新先鋒,他堅持創新發展,既尊重傳統養蜂技藝,又開發蜂蠟等衍生品。他緊接著向眾人展示了蜂箱中正處自給自足的蜜蜂,又介紹著一旁鋪滿架臺的白色塊狀物——蜂蠟。看似平平無奇蜂蠟,卻需要蜜蜂吃掉3、4公斤蜂蜜才能夠產出1公斤,很顯然張為露看到其中的珍貴,創新性地提出將壓榨凝結后得到的蜂蠟用于唇膏、面膜等護膚產品的制備過程中,并需要相關制備工藝中進一步地投入推動,使其的價值得到更加充分的發揮。

圖3張為露向實踐隊員們展示蜂蠟 李欣瑜/攝
張為露帶領實踐隊員們進入生產車間,一打開門濃郁的蜂蜜甜香便撲面而來。他詳細講解了蜂蜜從采集到加工的全流程,并介紹了蜂臺、熊蜂、王臺等專業名詞。參觀間隙,他親自為實踐隊員們沖泡蜂蜜水,金黃的蜜汁在熱水中緩緩化開,輕抿一口,清甜的滋味在舌尖綻放,讓人不禁感嘆大自然的饋贈和養蜂人的匠心。

圖4實踐隊員們參觀生產車間 廖嘉雯/攝
在隨后的采訪中,張為露分享了他的創業故事。作為土生土長的屏南人,他選擇在家鄉發展養蜂事業,正是看中了當地優越的自然生態環境和得天獨厚的蜜源條件。他自豪地介紹道:“我們是國內最早通過電商平臺銷售蜂產品的,現在又開發了智能蜂箱管理系統,讓傳統養蜂插上了科技的翅膀。”二十年來,他始終堅持自然成熟的釀蜜工藝,絕不添加任何人工成分。作為福建省勞動模范和鄉村振興特聘指導員,他每月都會組織養蜂技術培訓,已帶動周邊幾十余多戶蜂農實現增收。同時,他在堅守傳統工藝基礎上不斷創新,培育的“天鷹谷花尾蜂王”產蜜量比普通蜂種高30%,更適應當地的氣候。他坦言創業之路充滿艱辛,但只要遇到問題并解決問題,就一定能成功。面對當前蜂蜜市場存在的摻假問題,他表達了對行業健康發展的擔憂:“真正的養蜂人生存空間被擠壓,這需要行業規范和消費者認知的雙重提升。”

圖5實踐隊員們與張為露交流 李欣瑜/攝
通過此次實地調研,實踐隊員們既學到了蜜蜂的養殖知識,更被張為露二十年匠心堅守、“一人富不算富”的情懷和傳統與創新并重的發展理念所打動。大家決心將所見化為行動,以知識熱情助力鄉村振興。正如漫山蜜蜂雖小卻釀甜蜜,新時代青年也應在鄉村書寫精彩篇章。(通訊員 錢藝雯 練曼欣 黃欣/文)

圖6實踐隊員們與張為露合照李欣瑜/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