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大學嘉庚學院7月23訊】(通訊員:林瑜霞、黃靜雯、陳雨荷、陳子奕)為深入推進文化傳承發展工作,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傳承,2025年7月23日,廈門大學嘉庚學院會計與金融學院“助學傳遺興竹藝,共繪邵武新圖景”實踐隊走進邵武市竹立方生態科創館,開展非遺技藝傳承實踐活動。實踐隊隊員們以“學非遺·傳薪火”的雙向實踐模式,清晨跟隨非遺傳承老師潛心研習竹編技法,下午化身小老師將剛習得的傳統技藝化作趣味課程。讓承載千年智慧的竹編文化在青春實踐與童真體驗中煥發時代活力,為非遺傳承注入青春動能。

圖為竹立方生態科創館合影留念 徐睿斯 攝
探尋——觸摸竹藝傳非遺 為深入感受竹編技藝的文化內涵與匠人溫度,隊員們在竹立方生態科創館開啟深度體驗之旅,近距離觸摸這項“指尖上的非遺”。竹編老師周女士利用自身的專業知識,為隊員們系統地講解竹編技藝的歷史淵源、選材標準、基礎工具使用以及核心編織技法的原理。從竹材的晾曬處理到不同編織紋樣的文化寓意,通過周老師的講解,隊員們在動手操作前便對這項古老技藝有了全面且深刻的認識,直觀感受到非遺技藝的精湛傳承與竹編文化的深厚底蘊。

圖為竹編老師為實踐隊隊員講解竹編相關知識 徐睿斯 攝
隨后,實踐環節轉向竹編扇制作技藝的深度探索。從拿捏竹絲時對力度輕重的反復調試,到編織紋樣時對規律邏輯的耐心摸索,隊員們漸漸地讀懂了非遺傳承里“細膩如絲、堅守如初”的匠人初心,更讓這門沉淀著歲月智慧的古老竹編技藝,在青春實踐的鮮活互動中煥發出新的光彩與生命力。

圖為實踐隊隊員認真制作竹編 徐睿斯 攝
傳藝——竹韻入童心 為響應國家關于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以及推動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的號召。實踐隊隊員們懷揣著從竹立方生態科創館習得的技藝與滿腔熱忱,化身為“竹編文化傳播者”,并以“中國非遺竹編”為主題,為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堂生動的手工實踐課。課程不僅介紹了竹編的歷史文化價值,還引導小朋友們動手嘗試簡單的編織技法。

圖為支教老師指導小朋友學習竹編 徐睿斯 攝
課堂上,支教老師們在演示基礎的編織技法的同時,還鼓勵小朋友們融入自己的巧思進行創意表達。小朋友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積極動手實踐,體驗竹編工藝。當他們拿著親手完成的竹編作品時,古老的竹編技藝已化作他們可感可觸的文化體驗,在童真的世界里留下了鮮活的非遺印記。

圖為小朋友制作竹編展示 林淼 攝
當青竹篾條在大學生與孩子們手中交替傳遞,千年非遺智慧在“學與教”閉環中完成代際傳承,既讓古老技藝通過青春實踐獲得現代表達,又讓鄉村兒童在編織過程中觸摸文化根脈。實踐隊希望用這種“上午當學生,下午做先生”的創新傳承方式,實現非遺保護與鄉村美育的雙向奔赴,再通過非遺傳承特色支教課程的增設,將非遺文化以寓教于樂的形式廣泛引入日常支教的課堂,從而有效促進優秀傳統文化在青少年群體中的傳播與普及,真正做到非遺傳統文化的“活態傳承”,為鄉村文化教育注入新活力。

圖為小朋友與實踐隊隊員合影留念 林淼 攝
廈門大學嘉庚學院 “助學傳遺興竹藝,共繪邵武新圖景”實踐隊
責任編輯:林瑜霞、黃靜雯、陳雨荷、陳子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