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老齡化加劇和留守兒童問題凸顯,如何實現老有所養、幼有所育,是當前社會下鄉村振興與社會治理的重要課題。7月4日至7月21日,湘潭大學金翼5·1·8愛心團隊赴湘潭市湘潭縣譚家山鎮紫竹村暑期社會實踐團(以下簡稱“實踐團”)前往譚家山鎮紫竹村,以“志愿服務+采訪”的形式,跟隨巾幗志愿隊的腳步深入調研以紫竹村為例的鄉村留守老人與留守兒童的具體情況,挖掘以紫竹村為代表的“一老一幼”鄉村治理的代表性路徑。
城鎮化的浪潮下,紫竹村陷入了同廣大鄉村一樣的治理困境——青壯年力量大量流失,老人無人照料、兒童安全失管。在這樣的困境下,村婦女主任黃智華女士卻挖掘到了真正的鄉村振興力量。2017年秋,黃書記提議成立以留守婦女為主體的巾幗志愿服務隊,他們從“一老一幼”問題到鄉村產業振興,以女性溫柔的力量讓紫竹村成為鄉村社會服務的示范鄉村。

(圖為實踐團與巾幗志愿者合影)
在抵達紫竹村后,實踐團率先開展了對當地優秀巾幗志愿者團隊的采訪工作。團隊成員對以艾聰女士為代表的七位巾幗志愿者進行了采訪,每一次采訪都讓實踐團成員看到紫竹村鄉村治理強大起來的真正密鑰。八年來志愿服務隊從幾人到現在的百人。她們是留守兒童們口中的“媽媽”,是失獨老人笑顏里的信任。一句樸素的“希望更多人加入,讓老人有人疼、孩子有人管,日子才有奔頭。”是這支充滿溫暖的隊伍最簡單的追求與愿望。

(圖為采訪巾幗志愿者場景)
在7月20日,實踐團成員跟隨志愿者團隊深入了3戶高齡老人的家庭。平均年齡在75歲的幾戶老人家中,志愿者通過血壓測量、健康狀況建檔以及生活近況了解等工作,用一句“我們就是你們的需要”把黨和政府對留守老人的關懷政策講到老人心坎里,讓那群喜歡坐在家門口和鄰里拉家常的鄉村留守老人,在這份飽含鄉鄰情誼的志愿服務中綻開真正的笑顏。

(圖為實踐團參與入戶走訪)
在7月20日晚,實踐團全體成員來到紫竹村村支部參與了黃書記在本次暑期新開展的直播助農活動。從參與快遞打包到成為助農主播,實踐團成員感受到了紫竹村“一家人”的真情。黃書記曾說:“留守老人們很難走出去,但我們想讓他們的農產品走出去。”而實踐團隊也用青春的力量書寫著對紫竹村的情誼,當晚在實踐團成員通過介紹農產品、進行試吃品嘗、分享試吃感受等環節,讓助農直播間流量達開播以來最高紀錄。
(圖為實踐團成員幫助助農直播)
在紫竹村長達十八天的社會實踐中,實踐團跟隨巾幗志愿者團隊深入鄉村社會治理的第一線,巾幗志愿者的溫暖付出,留守兒童最純真的笑顏和留守老人們發自內心的一句“政策好了。”讓實踐團成員們看到了鄉村中社會服務的重要性。實踐團團長代可毅說:“真正看到那群老人和孩子們,我開始真正思考鄉村之于他們的意義、社會服務之于他們的意義。”實踐團成員也將繼續總結紫竹村社會服務的優秀可復制性路徑,用青春的力量助力國家的鄉村治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