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充分發揮青年大學生“百千萬工程”突擊隊在鄉村振興中的生力軍作用,推動青年學子將專業知識轉化為服務鄉村發展的實踐動能,7月8日,廣州工商學院青萌仙塘突擊隊踏足河源市東源縣仙塘鎮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這個夏天,青萌仙塘突擊隊將深入挖掘仙塘鎮特色文化資源,以鏡頭為筆、調研為墨,在青磚黛瓦間書寫新時代鄉村振興的青春答卷。

圖為 隊伍出征合照(供圖:邱宗寶)
青春對話東江湖畔,首探仙塘古韻新篇!
自2019年廣州工商學院與東源縣結緣以來,每一年都有一批批來自廣州工商學院的年輕身影懷揣熾熱初心,奔赴東源各地,以青春智慧托舉鄉村振興。
仙塘鎮位于廣東省河源市東源縣南部,是東源縣行政中心所在地,同時也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這里完整保存著潘氏“參軍第”“大夫第”等30余座清代古建筑,其中南園古村是廣東名村和中國第五批傳統村落之一,也是河源市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客家古村落之一。
近年來,仙塘鎮依托東江生態資源與古村文化,打造“古村研學+周末經濟”旅游線路,南園古村、東江畫廊等景點年接待游客超30萬人次,帶動村民增收致富,繪就了一幅文旅融合促振興的生動圖景。從千年客家古邑到現代產業新城,仙塘鎮正以開放姿態書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廣州工商學院青萌仙塘突擊隊將以鏡頭記錄古村文化建筑的歲月痕跡,在斑駁墻垣間尋找仙塘鄉村振興的文化密碼。

圖為 南園古村“雙百行動”實踐基地(供圖:潘彥怡)
百年書院,觸摸客家文脈的心跳 柳溪書院坐落于河源市東源縣仙塘鎮南園古村,是東源縣文物保護單位,建于清朝道光元年(1824年),曾培育出多位舉人、進士,被譽為“東江文脈搖籃”。書院內設講學堂、藏書閣、祭祖廳,廳堂懸掛“耕讀傳家”“明德惟馨”等楹聯,中廳至今仍保留著清代課桌與碑刻,見證著百年書聲不息。
7月9日,突擊隊前往柳溪書院開展了整理提升文化場所的志愿服務活動。隊員們分工協作,輕輕拂去書架上的浮塵,將書籍按類別重新歸類并整齊擺放,同時仔細檢查每本書籍的完好程度,確保文獻資料的保存狀態。此外,隊員們還深度清潔各個讀書室的桌椅和角落積塵,為讀者和游客營造了更加舒適、整潔的閱讀環境。

圖為 突擊隊成員為柳溪書院整理書籍(供圖:何彩蓮)
傳統與現代的“破壁”,讓村民收入翻番 7月10日午后,突擊隊與紅光村“兩委”干部潘海東進行了深入訪談,探尋紅光村發展的蓬勃脈動。在訪談交流中,隊員們了解到紅光村的發展歷程,近年來紅光村以“南園古村藝術文化節”、鄉村春晚等特色活動為墨,繪就農文旅融合新畫卷,讓這座百年古村煥發新生,更讓村民的錢袋子隨著游客的歡聲笑語漸漸鼓了起來。

圖為 突擊隊成員與紅光村“兩委”干部潘海東進行訪談(供圖:盧家欣)
接下來,隊員們將繼續深入挖掘仙塘鎮的文化資源,用更鮮活的創意激活歷史記憶,讓南園古韻化作觸手可及的文化體驗。青萌仙塘突擊隊的足跡將踏遍仙塘的古村巷陌,在東江畔的沃土上書寫屬于新時代青年的擔當,讓文化星火照亮鄉野,讓智慧力量扎根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