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國家“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廣東江門中醫藥職業學院助力鄉“春”實踐隊于6月30日前往蟠龍金花坑春砂仁基地,聚焦種植現狀與烘焙技藝調研,挖掘千年古藥價值,為嶺南中醫藥文化傳承與鄉村振興融合發展破題引路。
傳承篇:匠人心守與時代困境
在蟠龍金花坑春砂仁基地,實踐隊與春砂仁非遺技術傳承人同時也是基地負責人的梁方生進行了深入交流。梁方生先生為我們詳細介紹春砂仁的生長環境、授粉、采摘、結果等相關知識,他強調,作為地標產業,保留原生品種至關重要,盡管原生品種產量較低、經濟效益不足,但其藥效更為顯著,因此他們依然選擇原生品種進行種植。而在炮制上,他堅信,手工古法烘焙技藝才能最大程度的激發與保留春砂仁的獨特風味與功效。因此他們一直堅持三清、三烘、三焙、三熏十二道復雜工藝制作,堅守“望氣、觸爐、聽聲、聞香”的秘訣。正是這樣的堅持,陽春砂仁才能在眾多砂仁產區中脫穎而出。
但是砂仁的種植與炮制目前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其中以青壯年勞動力流失、從業人員老齡化、工序無法傳承最為顯著。由于彩帶蜂數量日益減少,砂仁必須人工授粉,而砂仁花生長在地面表層的匍匐莖上,人工授粉需要跪、伏在地上進行,十分艱辛,年輕人不愿意從事這樣的工作。古法烘焙技藝的傳承由于工序復雜以及機械烘干的挑戰等因素面臨在年輕人中失傳的情況。讓更多年輕有為的新生力量知曉砂仁、愿意投身到春砂仁產業,助力該產業煥發新活力,是梁方生的期望,也是實踐隊此行的重要目的之一。
創新篇:守正出新的產業破圈
作為基地負責人,梁方生先生他以“開放傳承”打破技藝壁壘,毫無保留地向本地及外地學習者傳授種植和炮制技術。同時他也注重產品的創新,其所在基地通過引進低溫研磨設備研發各類砂仁產品提升砂仁附加價值,推動幫助農戶增收致富,同時依托陽春市金花坑春砂仁博物館開展線上直播等進行推廣,現如今砂仁蜜、砂仁粉、砂仁根、砂仁酒……等精深加工產品已成為當地一張靚麗的名片。梁方生先生還計劃與當地政府深度合作,發展文旅產業,打造試驗基地和南藥一條街,形成產學研游綜合體,讓烘焙工坊的煙火氣成為活態文化IP,進一步推廣南藥文化,實現文化傳承與產業創新齊頭并進,將技藝與現代科技融合轉變為經濟價值。
青春篇:時代新人的使命接力
此次調研,實踐隊見證了傳統技藝的堅守與創新的無限可能,更讓他們堅定了守護傳統技藝、助力鄉村振興的決心。實踐隊運用短視頻等新媒體傳播渠道,將非遺烘焙技藝、傳統養生智慧、砂仁產品等方面進行宣傳推廣,著力提升春砂仁產業社會認知度與市場影響力,以實際行動為中醫藥文化的傳承發展以及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鄉村振興為年輕人提供了展現才華的用武之地,希望更多的年輕人為鄉村振興發揮積極作用。
青年一代需肩負文化傳承使命,在國家鄉村振興與中醫藥發展戰略中,讓非遺技藝煥發新生機,助推非遺與鄉村振興相互賦能,走出一條文化傳承與經濟發展的共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