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讓農村更美麗,讓農民更幸福,讓農業更興旺。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鄉村振興的決策部署,響應總書記關于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和加強基層黨建的號召,南京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小籽花生”社會實踐團隊聚焦黨建引領下的特色產業發展模式,赴江蘇省南京市溧水區白馬鎮浮山村開展深度調研。團隊以“黨建強引擎,小籽興鄉村”為實踐導向,充分發揮專業優勢,深入田間地頭與產業一線,致力于全景解析“小花生撬動大產業”的特色振興路徑,探索可復制、可持續的鄉村產業發展新經驗,以實際行動為繪就新時代魚米之鄉的“強富美高”畫卷貢獻南農智慧和青春力量。

7月中旬,經濟管理學院“小籽花生”社會實踐團隊赴江蘇省南京市溧水區白馬鎮浮山村,聚焦黨建引領下的特色產業發展模式,開展深度調研。浮山村依托南京國家農高區有機農業示范優勢,以“小花生”撬動“大產業”,探索出一條特色鮮明的鄉村振興之路。
一、黨建鑄魂:構建產業發展“強引擎”
團隊與村黨總支副書記吳慎虎深入交流,系統了解其“支部+黨員示范戶+農戶”的組織架構。自2019年成立“南京市溧水浮山小籽花生專業合作社”以來,該模式以黨支部為核心堡壘,58戶黨員示范戶率先垂范,帶頭實踐標準化種植、推廣先進技術、對接市場渠道,有效整合資源、凝聚農戶力量,顯著提升小籽花生產業組織化、規模化水平,成為驅動產業發展的核心引擎。

圖村黨總支副書記吳慎虎講解黨建發展模式
二、科技賦能:打造全鏈條升級“硬支撐”
團隊深入田間,親身體驗小籽花生標準化種植管理中的除草環節,理解精細化農業要求。在種植端,浮山村依托江蘇省農科院、南京農業大學等科研力量,建立高效農業示范區,推廣科技種植。在加工環節,重點考察從篩選、清洗、烘烤到精深加工的全流程現代化生產線。潔凈高效的車間、先進的技術設備與嚴格的質量管控體系,充分展示了科技如何賦能傳統農產品,實現精深加工轉型。

圖團隊成員親身體驗除草環節

圖工作人員介紹生產加工環節
三、多元融合:拓展產業價值“新空間”
浮山村的實踐不止于生產。團隊了解到,該村正積極探索“農文旅教”融合新路徑:成功打造中小學生研學基地,開啟與南農大的“大地學堂·耕讀課堂”活動;申報“非遺”炒制技藝與“老字號”;深化與蘇旅集團、蘇芽食品、“食禮秦淮”合作,探索“花生芽”生產及三產融合未來方向;通過榨油機試產延伸產業鏈。這些舉措推動小籽花生從單一農產品向承載文化、連接教育、撬動旅游的綜合價值載體轉型。

圖工作人員介紹小籽花生相關產品
四、深調市場:小籽花生“破圈”新路徑
小籽花生團隊后續深入市場,以問卷、訪談、競品比對三維調研,為溧水浮山村小籽花生首繪市場畫像:發現浮山小籽花生禮盒在座上客零食店在春節期間銷量較好;“有機認證+口感更香”是溢價關鍵,包裝便攜與節后動銷仍待優化;禮品賽道文化附加值突出。團隊通過深入市場,為品種、包裝、渠道升級提供數據支點,助推小花生闖出大市場!

圖訪問銷售人員銷售情況

圖團隊成員進行花生競品對比
一粒花生,一條鏈,一張網。浮山村把黨支部嵌進產業鏈,把田野做成課堂,又把課堂連向貨架。小籽花生團隊調研發現:當組織力、科技力、市場力三力合一,小籽花生就能撬動大產業,小村莊也能寫出鄉村振興的大文章。浮山經驗可復制、可持續、可推廣,讓產業更強、農民更富、鄉村更美,為新時代魚米之鄉寫下生動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