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榆林學院外國語學院“講紅色經典,燃奮斗之光”暑期社會實踐隊在米脂楊家溝革命紀念館繼續開展志愿講解活動,這是他們在此的第二天實戰講解,隊員們憑借著對紅色文化的熱愛與執著,不斷深化講解內容,提升講解水平。
精準打磨:細節提升講解品質

實踐隊延續了首日“輪講共聽”的實訓模式,在楊家溝革命紀念館的各個展區,隊員們依次登場講解。他們將前一日副館長指導的要點進一步融會貫通,不僅注重語速的精準把控、信息的完整傳達和邏輯的清晰表達,還開始深入挖掘講解內容的細節。
在講解中共中央十二月會議舊址時,隊員們詳細介紹了會議通過的《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書面報告對中國革命進程的深遠影響。
在毛澤東周恩來舊居,隊員們則著重講述了毛主席在此居住的120個日日夜夜里,寫下的40余篇文獻和80余封電文稿,如何點燃了中國革命勝利的曙光。
互動交流:傾聽反饋優化內容

講解結束后,隊員們圍坐在一起,結合兩日實踐深入挖掘紅色故事的細節肌理。大家聚焦革命先輩在楊家溝的生活片段,決定在講解中融入更鮮活的場景:毛主席在楊家溝的寒冬夜,將自己的大衣披給值勤的戰士孫振國,并叮囑傳遞給下一班,這件大衣在轉戰陜北途中多次溫暖過不同戰士;彭德懷元帥的舊布鞋歷經多場戰役磨得破舊不堪,卻始終不肯換支前群眾或賀龍送來的新鞋,堅持穿補好的舊鞋指揮作戰。隊員們還分享了各自在講解過程中的新發現和新感悟,比如講解時適當加入一些陜北方言詞匯,可以更好地營造歷史氛圍,增強與游客的情感共鳴。
自我超越:挑戰自我追求卓越
經過第一天的講解實踐,隊員們對自己的要求更加嚴格。今日講解中,他們努力克服內心的緊張,更加自信地站在游客面前,用飽滿的熱情和生動的語言講述著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有的隊員原本性格內向,在第一天講解時還有些羞澀,但經過一天的鍛煉和自我調整,今天已經能夠大方地與游客進行眼神交流,并且靈活應對游客提出的各種問題。隊員們表示,通過這兩天的講解,他們不僅在講解技能上有了明顯提升,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得到了洗禮,對紅色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理論學習為基,實戰講解為翼。榆林學院外國語學院暑期社會實踐隊在楊家溝的第二天講解,是他們不斷成長和進步的見證。他們在革命圣地繼續追尋歷史的足跡,用青春的聲音傳遞紅色精神,讓紅色故事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耀眼的光芒,為后續的實踐活動續寫了精彩的篇章。(指導老師:郝倩 團隊負責人:劉鈺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