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老師:周鄭湘 商學院通訊員:李妍婷
7月4日至21日,湘潭大學金翼5·1·8愛心團隊赴湘潭市湘潭縣譚家山鎮紫竹村暑期社會實踐團(以下簡稱“實踐團”)在紫竹村“榴蓮夏令營”中推出科學系列課程,圍繞光學、聲學及趣味化學三大板塊,為鄉村兒童們帶來一場“看得到、聽得見、摸得著”的夏日科學盛宴,點燃了孩子們探索未知的熱情。
七月流火,紫竹村半鄉學堂的教室里卻洋溢著求知的熱情。一聲清脆的金屬嗡鳴響起,實踐團成員手持440赫茲音叉,輕敲后靠近懸掛的乒乓球,靜止的小球瞬間向外蕩出10厘米,孩子們發出陣陣驚嘆:“它怎么自己動起來了?”隨后,成員們邀請孩子們輪流上臺,親手敲擊音叉、觸摸感受那強烈的振動,讓“無形的聲音”變成“可觸的心跳”。

(圖為孩子們在實驗課上動手的畫面)
這僅僅是科學探索之旅的起點,實踐團成員利用身邊隨處可見的材料,設置了妙趣橫生的實驗。激光筆搭配音響,讓聲波化作墻上躍動的光斑;樹葉當畫板、牛奶做舞臺,滴上洗潔精,顏料瞬間綻放成旋轉的彩花;一杯水加上幾滴牛奶后,激光柱立刻顯出清晰的“光路”,丁達爾效應觸手可及;最后用洗潔精吹起綿密泡泡,把科學裝進七彩泡沫,孩子們在歡聲笑語中看見知識的光。整個系列課程采用“提問—猜想—實驗—總結”四步探究法,實踐團成員全程一對一指導,確保每位孩子都能親手操作、親眼見證、親口講述科學現象背后的奧秘,在互動實踐中培養科學思維和動手能力。
(圖為實踐團成員課上實驗)
科學系列課程的成功開展,是實踐團在鄉村教育中注入科技活力的又一次有益嘗試。團隊成員李妍婷在課后感言道:“看到孩子們眼中閃爍的好奇光芒和實驗成功后的燦爛笑容,我們真切感受到播撒科學火種的意義。鄉村孩子對探索世界的渴望同樣強烈,他們需要的是更多接觸和體驗的機會。”
通過親手觸碰聲波的振動、親眼見證光的分色、親歷奇妙的化學反應,紫竹村的孩子們不僅學到了科學知識,更在心底埋下了熱愛科學、勇于探索的種子。湘潭大學金翼5·1·8愛心團隊將持續探索更多寓教于樂的科學普及形式,致力于縮小城鄉科學教育差距,用創新的“魔法”點亮更多鄉村孩子的科學夢想,為他們認識世界、擁抱未來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