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老師:周鄭湘 商學院通訊員:劉洪玉
7月21日,陽光透過紫竹青少年服務中心的鐵門灑下斑駁光影,一場關于留守兒童成長與鄉村教育發展的在紫竹青少年服務中心交流在此溫情展開。湘潭大學金翼5・1・8愛心團隊赴湘潭市湘潭縣譚家山鎮紫竹村暑期社會實踐團(以下簡稱“實踐團”)四位成員與紫竹村半鄉學堂榴蓮夏令營小班的唐婉倪、唐熙媛、劉宇恒、劉梧鳳四位鄉村留守兒童的家長圍坐一起,更有諸多心系鄉村教育的家長朋友們聞訊而來,大家以紫竹青少年服務中心為媒,在熟悉的瑯瑯書聲背景里,共話孩子們的現在與未來。

(圖為實踐團成員與四位家長交流的照片)
“孩子在學校住讀,老師照拂得比家里還細致,可夜里想家偷偷抹淚時,還是盼著能多聽聽爸媽的聲音。”唐婉倪、唐熙媛的奶奶攥著孩子在學校畫的畫,話語里滿是愧疚與感激。她的話讓在場其他兩位家長頻頻點頭——這些常年為生計奔波的父母,心中最柔軟的牽掛,始終是校園里那個努力適應獨立生活的小小身影。劉宇恒的媽媽揉著衣角,聲音里帶著難以掩飾的焦慮:“因為我上的是夜班,白天基本都在休息,孩子爺爺照顧孩子的生活,可是老人也管不住崽崽,他總是很頑皮,喜歡看電視、打游戲,我都不知道該怎么辦好?他的成績都是八十多,可是鄉村的孩子的卷子抵不過城市的孩子,他未來的讀書情況還是一件不好辦的事情。”劉梧鳳的奶奶帶著孩子的作業本來到現場,泛黃的紙頁上滿是工整的字跡:“崽崽說老師夸他作文寫得有靈氣,還說以后想當老師教村里的孩子。我們這些老人能做的有限,就盼著學校能一直有好老師,讓娃的念想能扎下根,崽崽還說他喜歡踢足球,希望學校足球場環境可以變得更好……”她的話觸動了在場所有人——鄉村教育的未來,不僅關乎一個個孩子的夢想,更系著無數家庭對下一代的囑托。

(圖為家長、學生與實踐團成員交流講話的圖片)
從校園生活的細節到家庭教育的困惑,從師資力量的期盼到教育資源的均衡,家長們的心聲在校園里交織。實踐團成員劉洪玉認真記錄著每一個觀點,那些關于“希望學校多開興趣課”“想讓孩子接觸更多課外讀物”“盼著城鄉教師能多交流”的建議,像一顆顆飽滿的種子,落在眾人關切鄉村教育的心田里。
交流活動結束之際,家長們彼此交換聯系方式,紛紛約定日后要常來紫竹青少年服務中心,多與湘大學子溝通交流。隨著交流的聲音漸漸趨于平靜,這場洋溢著溫情的相聚也落下帷幕。但這不僅僅是結束,更像是一聲有力的提醒:鄉村教育的蓬勃發展,既離不開校園的精心培育,更需要家庭與社會齊心協力的守護。今日,在這承載著希望的紫竹青少年服務中心,各方守護鄉村教育的力量正默默匯聚、不斷生長。此次“三下鄉”活動,無疑為鄉村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相信在多方共同努力下,鄉村教育的明天將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