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鄉村振興的重要指示精神,7月25日,南京財經大學“農品新生”鄉村振興調研隊赴廣西壯族自治區開展專題調研,先后走訪百色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和玉林市容縣,通過實地考察、座談交流、入戶走訪等形式,深入了解當地鄉村振興實踐成果,探尋民族特色文化與農產品品牌的融合發展之路。

圖為“農品新生”調研隊合影。黃詩怡攝
百色農科所:科研筑基,解鎖特色農業振興密碼團隊的第一站來到了廣西百色市農業科學研究所,與農科所辦公室秘書農卓斌先生展開深入交流。隊員們在與農卓斌先生面對面訪談及實地探訪中,詳細詢問農產品的相關情況,系統了解了百色地區農產品品類、產量及地域分布特征。隨后在農科所工作人員的帶領下,隊員們參觀農科所的智能溫室大棚。智能溫室里,各類農作物在精準的環境控制下茁壯成長,物聯網傳感器、智能灌溉系統等科技設備一應俱全。眼前的景象讓隊員們耳目一新,深刻感受到科技為農業帶來的巨大變革,正如農科所工作人員所說:“科技讓農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圖為調研隊員參觀專業的科研育苗大棚。黃詩怡攝
為了讓隊員們更直觀地了解農業科技的應用,農科所的工作人員帶領他們來到芒果種植區。在芒果樹下,專家現場講解了芒果品種選育、種植管理要點,隊員們認真聆聽,不時提問,深入了解育苗過程中的技術要點和科研創新點。通過實地觀察和交流,隊員們對農業科技的應用有了更為直觀和深刻的認識。“原來一顆芒果從育苗到收獲,有這么多科研門道,這也讓我們更懂如何講好‘農品新生’故事。”調研隊員高美琦說道。

圖為調研人員參觀研究所內的芒果樹。黃詩怡攝
容縣沙田柚:非遺文化添底蘊,科技賦能促振興結束了在百色市農業科學研究所的調研后,調研隊轉赴下一站--廣西玉林市容縣。容縣是著名的沙田柚之鄉,沙田柚產業在這里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團隊此行的目的是調研容縣沙田柚產業與柚文化的融合發展情況,為助力鄉村振興提供新的發展思路。
在容縣,團隊成員與當地農業部門工作人員進行深入交流,初步了解了容縣沙田柚的相關情況。容縣沙田柚以其獨特的品質和口感在市場上占據重要地位,這得益于當地獨特的紅壤與沙壤土壤條件、氣候環境以及核心品種“容蜜柚”和“容香柚”。容縣沙田柚產業的集群效應不僅體現了區域種植的集中化優勢,也為鄉村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隨后,在當地技術人員的引導下,團隊成員參觀了沙田柚王園種植基地。在這里,科技與傳統碰撞的痕跡清晰可見。精準灌溉系統和土壤傳感器的應用,讓種植效率大幅提升,果實品質得到了穩定保障。

圖為沙田柚王園。陳秋麗攝
在探索沙田柚產業與非遺文化融合發展的過程中,隊員們還了解到容縣在品牌建設和銷售渠道方面已經開展了一系列積極的實踐。在品牌建設方面,包裝設計融入地域文化符號,特級果采用傳統釉彩陶罐盛放,這種別出心裁的組合,不僅提高了產品的文化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也讓消費者在購買中感受到獨特的地域風情。在農產品銷售渠道方面,隨著電商平臺的興起,容縣沙田柚的銷售模式也在不斷創新。直播帶貨、電商平臺銷售等新模式為沙田柚的推廣和銷售提供了新的途徑。
此次三下鄉實踐活動,讓南京財經大學“農品新生”調研隊深刻認識到科技與文化在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作用。科技是農業發展的動力源泉,文化是農業產業的靈魂支撐。只有將科技與文化有機融合,才能推動農業產業的升級和轉型,實現鄉村振興的目標。“路漫漫其修遠兮”,鄉村振興的道路任重道遠。但南京財經大學“農品新生”團隊堅信,只要以科技為翼,以文化為帆,就一定能夠在鄉村振興的征程中破浪前行,繪就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麗畫卷。(通訊員 王思怡 肖心怡 宋靜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