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為“農品新生”調研隊合影。黃詩怡攝
一、廣西工美院植物染料環保生產
為貫徹“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廣西工美院壯錦加工廠廠長周騰靠先生在接受調研隊采訪時表示在壯錦染色工藝方面,廣西工美院正研發推廣天然植物染料。桑葉是綠色染料的重要來源。廣西作為全國最大桑蠶基地,廣西的蠶絲產量幾乎占全國產量的60%,這也為壯錦生產提供穩定的原料來源,桑園面積超百萬畝,桑葉資源豐富。染色工藝中的桑葉利用,延伸了桑樹的經濟鏈條——除養蠶外,其葉片成為可持續的天然染料,實現“一桑兩用”。同樣,黃梔子、紅藍草、楓樹等常見的廣西鄉村植物也分別為壯錦植物染提供黃色、藍色、紅色的天然染料。工美院現也積極和高校合作研究相關植物染技術,包括艾草也在其研究范圍內,綠色純天然原料將成為未來壯錦研發的重要方向之一。
圖2為周廠長介紹壯錦原材料來源。韋可明攝
二、玉林沙田柚物理套袋減少農藥使用“農品新生“調研團隊調研首站步入廣西農科院沙田柚智慧種植示范基地,團隊成員親身體驗農業科技的魅力,連片的沙田柚樹套著黃色的袋子讓隊員們充滿好奇,隨著種植基地負責人的腳步,調研隊來到了沙田柚樹下,隊長黃詩怡向負責人問道:“為何沙田柚都用黃色的袋子包裹住?這樣做有什么作用嗎?”種植基地負責人耐心詳細地回答套上黃色的袋子主要有四個用處,第一可以減少農藥污染,能有效阻隔農藥與果實直接接觸,降低果實表面的農藥殘留。第二改善外觀品質可以避免外界物質對果實的表面機械損傷,減少病蟲害叮咬。第三提高果品質量,可以減少果實受外界不良氣候的影響,降低裂果率,還能適當調節袋內溫度和濕度,利于果實糖分積累提高品質。第四可以降低成本,比如減少因病蟲害,機械損壞等導致的落果,提高果實的完好率和產量,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產過程中的損失,間接降低了生產成本。聽完負責人的講解,隊員宋靜靜感嘆道:“原來小小的袋子,竟有如此大的作用。”同時其他的隊員也紛紛感嘆并從中學到了很多關于種植沙田柚的知識。
圖3為團隊參觀沙田柚種植基地中的沙田柚。陳秋麗攝
三、無錫農博園無土栽培與生態循環系統 無錫現代農業博覽園位于錫山區安鎮鎮膠山村,錫東大道西側,占地面積達一平方公里。這里匯聚了眾多先進農業科技,是現代農業的前沿陣地。在占地一平方公里的園區里,無土栽培的翠綠生菜、智能溫室里的熱帶花卉、物聯網監測屏上跳動的土壤數據,顛覆了隊員們對農業的傳統認知。隊長黃詩怡感嘆:"我對課本里的'農業現代化'突然有了具象的映像。"
圖4為無錫現代農業博覽館標志物徐天語攝
“新質生產力就是綠色生產力”——這一理念在調研中反復印證。廣西工美院研發桑葉、黃梔子等植物染料替代化學染劑,實現壯錦環保生產;玉林沙田柚通過物理套袋技術減少農藥使用;無錫農博園推行無土栽培與生態循環系統。從原料革命(以絲代麻)到工藝創新(天然染色),從種植技術(綠色防控)到生態理念(農旅融合),綠色農業正成為鏈接生態保護與產業發展的核心紐帶。大學生用腳步丈量鄉土,以專業賦能農業。南京財經大學“農品新生”團隊深入多地調研,帶著市場思維、科技視角與文化創意下沉鄉村,既將文字寫在土地上,也為傳統農業帶來新思路。正如農科專家所言:“青年深入田間地頭,正是鄉村振興最需要的新鮮血液。”
(通訊員:韋可明 陳秋麗 徐天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