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孤獨癥兒童的指尖觸碰到砂紙質(zhì)感的“月球表面”,當他們用彩筆在星空畫布上勾勒出專屬符號,當“行星軌道”上的模型碰撞出清脆聲響——2025年7月8日,天津市廣匯園社區(qū)“星空初探·溫暖啟航”科普繪本課堂,正以最溫柔的方式,為這些“星星的孩子”推開一扇通往宇宙的大門。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和關愛服務體系,促進殘疾人事業(yè)全面發(fā)展”,《“十四五”特殊教育發(fā)展提升行動計劃》更強調(diào)要“健全特殊教育體系,推進融合教育,提升育人質(zhì)量”。天津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星語心寰”護航實踐團以國家教育發(fā)展要求為指引,用精心設計繪本閱讀與互動活動,為孤獨癥兒童編織了一段奇妙的探索旅程。
以繪本為路,讓知識與心靈雙向奔赴
對孤獨癥兒童而言,傳統(tǒng)的知識傳遞方式往往難以觸及內(nèi)心,而團隊自制的精美繪本,卻像一把精準的鑰匙,既打開了認知的大門,又解鎖了情感的出口。
這本特別的繪本里,每一頁都是一場感官的盛宴。簡單的比喻搭配可觸摸的道具,讓抽象的天文知識變成了能感知、能聯(lián)想的“朋友”。在這里,繪本不再是單向傳遞信息的工具,而是一場平等的對話——孩子們用畫筆“傾訴”,實踐團成員用傾聽“回應”。
以講解為橋,用細節(jié)編織夢幻的探索空間
活動伊始,匯愛農(nóng)莊的活動室內(nèi)已經(jīng)做好了一切準備,20名孩子在實踐團成員一對一的引導下入場,在15分鐘的適應時間里,沒有強迫的互動,只有“你可以慢慢來”的包容。正如團隊在方案中強調(diào)的:“對孤獨癥兒童而言,熟悉環(huán)境比學習知識更重要,建立信任比完成任務更優(yōu)先。”
眾多活動中最受歡迎的當屬“行星軌道大冒險”。實踐團成員用彩色膠帶在地上貼出環(huán)形軌道,孩子們手持不同的星球模型沿著軌道行走。“火星要和地球打招呼啦!”當實踐團成員發(fā)出指令時,手持對應模型的兩個孩子會在軌道交點相遇。有個男孩起初總是繞開同伴,直到看到實踐團成員扮演的“木星”主動碰了碰“土星”模型,還發(fā)出“叮咚”的聲響,他才慢慢嘗試著與對面的孩子輕輕碰了一下模型。那一瞬間,實踐團成員在心里默默記下:這是他今天第一次主動社交。
圖為兒童在實踐團成員指導下進行手工制作。“星語心寰”實踐團攝
集體活動中的“互動問答”環(huán)節(jié),更讓孩子們學會了“傾聽與表達”。當實踐團成員提出問題時,起初只有少數(shù)孩子會回應,但隨著活動推進,越來越多的孩子愿意舉手,有的即使沒被點名,也會在座位上小聲說出答案。這種在集體中主動獲取知識、分享觀點的過程,打破了孤獨癥兒童常見的“認知封閉”狀態(tài),為他們打開了一扇通往更廣闊世界的窗口。
這些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都遵循著同一個原則:不強迫合作,但創(chuàng)造合作的契機;不要求表達,但提供表達的出口。就像團隊在方案中寫的:“我們要做的不是‘教’孩子如何互動,而是為他們搭建一個讓互動自然發(fā)生的舞臺。”
活動的收尾環(huán)節(jié),像一場溫柔的儀式。實踐團成員用投影儀播放著上午活動的照片:有孩子專注看繪本的側(cè)顏,有他們望向?qū)嵺`團成員時閃閃發(fā)光的眼睛,有彼此分享蠟筆的瞬間……
圖為兒童在實踐團成員指導下閱讀繪本。“星語心寰”實踐團攝
當孩子們帶著自己創(chuàng)作的繪本和小禮物離開時,匯愛農(nóng)莊的星空主題裝飾依然亮著,仿佛在守護這些剛剛萌芽的勇氣。這場“星空初探·溫暖啟航”科普繪本課堂,用集體活動為孤獨癥兒童搭建了一個“安全、有趣、可參與”的成長空間。在這里,孩子們不僅學到了天文知識,更重要的是,他們在集體中感受到了被接納、被需要,學會了如何與他人協(xié)作、如何表達自己。
以愛為底色,成就雙向奔赴的成長與蛻變
這場活動的意義,從來不止于“教給孩子什么”,更在于“見證彼此如何成長”。數(shù)據(jù)或許能說明一二:20名參與兒童中,16人完成了80%以上的環(huán)節(jié),所有孩子都與實踐團成員或同伴產(chǎn)生了至少1次有效互動。但比數(shù)據(jù)更珍貴的,是那些藏在細節(jié)里的蛻變。
對孩子們而言,這是一場“從被動接受到主動探索”的跨越。有個孩子剛來時拒絕接觸任何新事物,卻在“太陽系星球觸感樂園”里,主動伸手摸遍了所有星球模型;有個總是哭鬧的女孩,在星座故事會環(huán)節(jié),安靜地聽完整段故事,還跟著實踐團成員做了“摘星星”的手勢。這些看似微小的變化,背后是安全感的建立,是對“探索”這件事的重新認知。
對實踐團成員而言,這是一堂深刻的“生命教育課”。籌備階段,他們不僅學習天文知識,還接受了專業(yè)的孤獨癥兒童溝通培訓,甚至反復演練如何應對突發(fā)的情緒失控。活動中,他們學會了“蹲下來說話”——不僅是身體姿態(tài),更是心理姿態(tài)的平等。“當那個孩子第一次主動把畫遞給我時,我突然明白,所謂‘特殊’,只是他們用不同的方式與世界對話。”執(zhí)行組的羅洋在總結里寫道,“我們能做的,就是認真傾聽這種對話。”
圖為實踐隊成員講解知識。“星語心寰”實踐隊攝
未來,團隊還將繼續(xù)開展系列課程,而這次活動播下的種子,早已在孩子們心中悄悄發(fā)芽。當微光匯聚成星河,每個“星星的孩子”都能在屬于自己的軌道上,閃耀出獨特的光芒。而天津師范大學的實踐團成員們,也將繼續(xù)以愛為帆,以專業(yè)為舵,陪伴孩子們在探索世界的旅程中,一步步走向更廣闊的天地。因為他們堅信,教育的真諦,從來不是改變,而是看見;不是塑造,而是守護每一份本真的璀璨。
圖為實踐團成員合照。“星語心寰”實踐團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