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7月26日電(通訊員林亞欣)鄉村振興,種業先行。鄉村振興離不開農業科技的支撐,為讓青年學子深入了解種業創新對農業發展的推動作用,2025年7月26日,山東理工大學“一路前行”實踐團前往壽光蔬菜種業集團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探尋蔬菜種業的研發之路與產業發展新格局,調研種子科技對鄉村振興的賦能作用。7月26日下午,“一路前行”實踐團前往壽光蔬菜種業集團,由隊長張藝錦帶領,線下成員全部參加,實地探訪蔬菜種業研發成果,感受科技育種為鄉村振興注入的強勁動力。
種業研發筑根基,科技團隊顯實力
在負責人的帶領下,實踐團首先走進了集團的研發中心,映入眼的是墻上懸掛的育種專家簡介。負責人介紹,集團匯聚了國內外頂尖育種人才,包括來自荷蘭、希臘的國際專家,以及國內在茄果類研究領域頗具影響力的團隊,其中徐永士及其團隊研發的西瓜、甜瓜品種廣受市場認可。“我們的研究重心集中在茄果類蔬菜,像黃瓜、番茄、辣椒都是核心研發對象。”負責人指著實驗室里的設備說道。實踐團了解到,研發中心配備了385套先進設備,總價值約一億元,為種子研發與檢測提供了堅實的硬件支撐。從種子雜交組合到果實、葉片檢測,科研人員在這里開展著細致入微的研究工作,不斷探索優質品種的培育方法。

圖1為負責人正在向實踐團成員介紹育種專家。
鄭安慧攝

圖2為分子育種實驗室。
鄭安慧攝
數字賦能強核心,資源寶庫藏生機
隨后,實踐團參觀了集團的種子資源庫(基因庫)。據介紹,這里收藏了2.78萬種非主要農作物種子資源,涵蓋水果蔬菜類,規模在山東省內最大,全國排名第二。“每個種子都有專屬編碼,通過電腦輸入編碼,就能查詢到它的父本、母本信息,以及雜交組合、篩選時間等詳細資料。”負責人演示道,數字化管理讓種子資源的調取與研究效率大幅提升。實踐團成員還參觀了組培室,了解到科研人員利用植物的根、莖、葉進行培育,不依賴傳統種子也能培育出完整植株,這種技術為珍稀品種的保存與繁殖提供了新途徑。

圖3為蔬菜種業集團培育的種子。
鄭安慧攝
成果轉化促增收,高端品種占市場
在成果展示區,負責人向實踐團介紹了集團自主研發的高端品種。其中,黃綠色小番茄憑借優良品質深受消費者喜愛,今年春季采收時農戶直銷價格達11-12元/斤,目前雖降至4,5元/斤,仍高于普通品種。“我們的種子主要供應給大型代理商和苗場,一袋不到1000粒的種子,代理商售價可達800-1200元,平均每粒0.8-1.2元。”負責人介紹,這些雜交品種在抗性、產量、口感等方面均優于傳統品種,只要水肥和管理到位,就能實現無限生長,為種植戶帶來可觀收益。通過與代理商、苗場合作,集團的優質種子源源不斷流向市場,助力農業提質增效。

圖4為壽光種業集團負責人正在為實踐團成員介紹集團研發的番茄品種。
鄭安慧攝
產業發展談利弊,聚力創新謀長遠
最后,實踐團與負責人在會議室展開交流,探討種業發展的機遇與挑戰。負責人表示,集團憑借強大的研發實力和豐富的種子資源,在市場競爭中占據優勢,研發的品種幫助種植戶提高了收入,推動了當地農業結構優化。
但同時,種業研發也面臨周期長、投入大、市場競爭激烈等挑戰。為應對這些問題,集團持續加強與國內外科研機構的合作,引進先進技術與人才,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力求在種源“卡脖子”領域取得突破。
通過本次參觀調研,實踐團成員深刻認識到種子科技對鄉村振興的重要意義。從實驗室里的精密研究到田間地頭的豐收喜悅,優質種子正成為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實踐團成員表示,將以此次實踐為契機,積極傳播種業創新知識,為鄉村振興貢獻青

圖5為負責人和實踐團成員的合照。
鄭安慧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