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為了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助力廣東省“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廣州工商學院青衿筑夢墨園實踐隊于7月14日至20日赴惠州墨園古村開展了為期一周的“三下鄉”實踐活動。團隊精心策劃了非遺文化調研、古村落保護和青衿義教等主題活動,以飽滿的熱情為墨園村的發展注入青春活力。
非遺承古今,青春續新篇
客家釀酒
團隊成員在深入調研墨園村的過程中,領略到了客家釀酒文化的獨特魅力。踏入墨英酒坊,濃郁的酒香撲鼻。釀酒傳承人英姐熱情招待了隊員們,在親切交談中,她將釀酒故事緩緩道來。從酒坊建立的初衷到依據當地特色選材釀酒,每一個細節都凝聚著英姐多年來對釀酒的熱愛和心血。這次調研隊員真切感受到了非遺的力量,隊員將會帶著這份感悟,為這寶貴的非遺文化綻放新的色彩。

▲此圖為隊員與釀酒傳承人交談

▲此圖為青衿筑夢墨園實踐隊在酒坊門口合照
客家粄類
懷著對客家粄類制作過程的好奇,小組隊員來到了劉記粄店。在店里,團隊先是跟隨粄類手藝人阿媚一同參觀了各種不同的粄,探尋不同節日有關粄類的習俗。接著,阿媚向隊員展示粄的制作步驟,從食材準備到自然發酵,每一步都展現了客家的獨特風味。客家粄不僅是傳統美食更是客家人對生活的熱愛和文化傳承的體現。

▲此圖為隊員與粄類手藝人合照
古村煥生機,實踐促行知
為了深入了解墨園村建筑保護及修繕情況,調研團隊走進了這座百年古村落。在村里,隊員們在朱女士生動的講解下,了解到不同建筑背后的家族故事與營造智慧。每一步都體現著“修舊如舊”的保護理念。古建筑保護既要用現代技術加固瀕危的結構,又要讓后人觸摸到真實的歷史溫度。墨園村的古建筑不僅是凝固的歷史,更是一代代人對家園的珍視和文化根脈的延續。

▲此圖為隊員跟隨講解員調研古建筑保護情況
義教傳薪火,童心筑未來
在本期的義教時光中,教務組的隊員用真誠與智慧為鄉村孩子搭建起知識傳遞的橋梁,點燃孩子們對知識的渴望。
在手語課上,隊員耐心引導孩子用雙手訴說,讓無聲的語言綻放獨特魅力。在手工課上,隊員手把手帶領孩子用樹葉拼接出“面具”,激發了孩子們無限創意與想象。在繪畫課上,小朋友們用畫筆勾勒出心中家鄉的模樣,沉浸在創作的喜悅中。每一次精心的教授下都是幕后教務組成員的一次次排練。即便黑板上板書終會抹去,那顆關于知識的種子會永遠常駐在孩子們的心中。用知識點亮鄉村的光,用真心換來孩子純粹的笑,隊員們帶著教案而來,載著感動而歸。

▲此圖為學生認真聽老師教授知識
進鄉村調研,聽鄉土心聲
在這次“三下鄉”實踐活動中,隊員的腳步踏遍了鄉村的各個角落。從青磚黛瓦的古墻到生機盎然的稻田,從古老斑駁的祠堂到美麗庭院。隊員與村民傾心交談,探尋他們生活的日常;隊員調研鄉村農場,思索其未來的方向與潛力。這不僅是對鄉村現狀的一次全面洞察,更是一座連接理論與實踐的橋梁。隊員將所學知識付諸實地,為鄉村發展貢獻綿薄之力,也讓隊員在鄉土氣息中汲取養分,于成長之路上收獲別樣的風景與感悟。
在墨園游客中心,團隊開展了一場有關“云游”墨園村的直播,通過鏡頭將墨園村的全貌呈現出來。借助農產品展示區,隊員向觀眾熱情介紹了墨英酒、貝貝南瓜等特色產品。同時,隊員手持文創產品,繪聲繪色地講述著墨園的故事。這些精彩內容吸引眾多觀眾觀看,為墨園村的推廣起到積極作用。

▲此圖為隊員在游客中心直播
這段實踐過程中,團隊還為鄉村做實事。協助村委開展工作,挨家走訪每一個村民的院子,仔細檢查衛生情況并逐項打分,成功替村委減“負”,提升了自理效率。以此引導村民養成良好衛生習慣,讓墨園更加整潔美麗。
七日時光,轉瞬即逝,青衿筑夢墨園實踐隊的暑期“三下鄉”實踐活動完美落幕。廣州工商學院的學子們用腳步踏遍了鄉野,將青春熱忱揮灑于墨園中。在這段難忘的旅程中團隊不僅深悟鄉村振興的深遠意義,而且收獲了寶貴的實踐經驗。未來,隊員以此次經歷為契機,繼續勤奮學習,以行動為筆,書寫青春篇章!

▲此圖為青衿筑夢墨園實踐隊與村委合照
投稿單位|青衿筑夢墨園實踐隊
文字丨吳漫丹 羅云
拍攝丨青衿筑夢墨園實踐隊
排版丨吳漫丹
初審丨劉子慧
終審丨 蔡曉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