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保護好、運用好紅色資源”重要指示精神,以紅色基因賦能鄉村振興實踐,7月24日,譯韻黃河·文旅知行實踐隊創新活化呂梁紅色歷史資源,成功開展沉浸式紅色劇本殺體驗活動。
該劇本殺根植呂梁抗戰史實,通過藝術活化與科技賦能,成為提升呂梁文旅IP吸引力的有效載體,為呂梁紅色文旅注入青春活力。玩家通過角色扮演沉浸式體驗抗戰抉擇,深刻理解革命信仰與擔當。

實踐隊深挖地方檔案與口述史料,走訪晉綏邊區紀念館,研讀戰士日記、村民回憶及相關文獻,提煉“1941年狼窩溝截糧事件”“山石草木辨敵情”等歷史細節,以普通戰士和村民為主角,再現“蘇有紅護糧棄獎章”“王鳳樹撕名單護鄉親”等故事,設計“生死抉擇”等情景。創作過程中,實踐隊始終堅持歷史真實性與人性化表達,根據史料合理進行角色分配,如戰士蘇石頭的口頭禪源于對放羊娃出身戰士語言習慣的考證,摒棄符號化塑造,著力展現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還原歷史的真相。


該劇本殺既是呂梁精神的生動詮釋,也是“紅色基因雙螺旋賦能模式”的基層實踐。實踐隊通過青年喜聞樂見的互動形式,將革命歷史轉化為可體驗的教育資源,搭建起烽火歲月與當代青年的認知橋梁,激發人們的愛國情懷,并深入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為革命老區探索出文化振興與經濟發展融合的可復制路徑。未來,實踐隊將進一步優化“調研-創作-傳播”工作,在收集民間記憶基礎上優化劇本設計,融入科技元素;通過新媒體與雙語手冊推廣紅色故事,持續為呂梁紅色文旅事業貢獻力量。
通訊員:宋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