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4日,安徽農業大學材料與化學學院赴廣德竹產業科技興農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前往安徽省廣德市。團隊一行16人,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團隊上午去到了廣德林業發展中心,下午分成了三組,分別去到了四合鄉廣德市竹產業協會、盧村鄉、東亭鄉以及潤華生態和森泰集團,通過實地采訪和調研,了解當地各地區的竹產業發展現狀,助力竹產業發展與廣德的科技興農。
探訪廣德“綠色心臟”:林業發展中心一線直擊
7月24日上午,迎著烈日,團隊一行人以及3位專業能力過硬的指導老師一同來到了廣德林業發展中心,見到了林業中心的張主任以及其它工作人員,他們首先介紹了廣德的毛竹資源和毛竹產業現狀,從中團隊了解到了廣德在這兩方面的優勢,同時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如勞動成本低、產品同質化等。對此,未來廣德將致力于毛竹資源培育、技術推廣、產業轉型以及產品應用規模擴大。接著,隊長任靜雯針對張主任的介紹向他提出了幾點疑問,例如竹產業跟抗氧基地的融合是怎樣布局的、當地有沒有地理性標志性的品牌以及當地有無自然災害或病蟲害等。張主任一一解答了疑問,團隊成員從中深刻地了解到了廣德“綠色心臟”對于廣德林業發展的重要性以及該從哪些方面助力廣德竹產業持續發展。

圖1:團隊成員以及指導老師在與張主任進行交流
探秘竹鄉:四合鄉廣德市竹產業協會調研行
下午,由陳子恩帶領的第一支隊伍去到了四合鄉廣德市竹產業協會進行調研采訪。在那里,他們看到了許多精美的竹扇、竹籃和竹屜等手工藝品,同時也有幸見到了竹產業協會的陳永彬會長。在調研后,他們了解到在加工生產竹工藝品時,毛竹的利用率很高,竹產品的價格是根據竹料和制作生產的難易程度決定的。然而,竹產業協會發展也遇到了瓶頸,由于政策限制,土地受限,無法擴大毛竹的種植規模。通過這次調研行,團隊成員了解到竹產業協會的基本情況和發展瓶頸,未來的發展將從這一方面著手開展。

圖2:竹產業協會的特色竹產品

圖3:陳子恩在參觀竹產品并且與陳會長交流
青春聚力“竹”夢:盧村東亭產業調研實踐
接著,由黃昊帶領的隊伍去到了盧村鄉和東亭鄉,他們在這里參觀了高峰竹業和明德扇業等專業的竹產品基地,在明德扇業基地,他們與當地負責人一同觀看了竹扇的制作過程,了解到竹扇的原料——毛竹供應不足,須從外地調用,并且現在的竹扇制作尚未完全機械化,還需要人力協助,比如搭扇面、打磨等。在高峰竹產業合作社,他們見到了大片毛竹林,黃昊采訪了協會會長,了解到當地毛竹的習性、作用等。因為“竹”夢的延續,所以更多人知道了”竹扇之鄉”

圖4:黃昊團隊在與相關技術人員進行交流
“潤”澤鄉野,“森”入實踐:走進潤華森泰探訪記
趙華勇帶領的最后一支隊伍去到了潤華生態林業有限集團和森泰集團,在潤華生態林業有限集團,他們調研了當地的林下經濟發展,通過周明偉對集團人員的采訪,他們了解到當地主要通過綜合利用土地,讓林地的產值更高來發展林下經濟。之后,他們去到了著名的森泰集團,主要著重于調研“以竹代塑”建材的研發與其國際市場的拓展。他們了解到我們學校與當地合作的科技小院,正助力廣德更好地生產“以竹代塑”材料。未來,集團將打造自己的電商品牌,開拓多種銷售渠道,助力“以竹代塑”產業更好的走向國際市場。

圖5:周明偉在與潤華生態吳經理交流

圖6:周明偉和葉慧怡在采訪森泰集團董事長助理
“引擎人生,驅動未來”——01級王龍玉校友訪談錄
活動的最后,團隊有幸采訪了01級工學院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專業優秀校友王龍玉,采訪主要圍繞機械專業背景是如何幫助他在竹產業中創新的以及對未來竹產業發展趨勢是如何看待的這兩個問題。王龍玉校友耐心解答了疑問,通過此次采訪,團隊了解到機械是如何與竹產業融合發展的,但是目前機械化的投入規模不大,只能應用于一些小規模的竹制品生產,未來應加大當地政府的扶持、高校合作力度與機械化投入,讓竹制品走出大山,走向市場。

圖7:王龍玉校友的照片
此次深入廣德的“三下鄉”活動,不僅是科技與理念的精準輸送,更是一次圍繞“以竹代塑”產業發展的深度賦能。展望未來,隨著“以竹代塑”國家戰略的深入推進和科技興農舉措的持續發力,廣德的毛竹資源必將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科技賦能的“以竹代塑”產業更將為當地農業的高質量發展鋪就一條綠色、創新、可持續的振興之路,讓廣德的綠水青山真正轉化為惠及萬千農民的金山銀山。這趟“三下鄉”之旅,播下的是科技興農的種子,編織的是以竹興業的藍圖,收獲的必將是廣德鄉村產業蓬勃發展的美好明天。

圖8:安徽農業大學赴廣德實踐隊合照
圖|安農赴廣德竹產業科技興農實踐團
文|喬慧慧 圖:管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