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與歡笑齊飛,一堂特別的“成長課”溫暖開講。七月的午后,陽光透過窗欞灑在孩子們稚嫩的臉上,伴隨著陣陣清脆的笑聲,今日的支教活動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拉開序幕。圍繞食品安全、心理關懷與活力律動三大主題,志愿者老師們為孩子們精心準備了一堂堂別開生面的課程,讓知識在互動中傳遞,讓溫暖在分享中流淌,為這個夏日增添了一抹別樣的亮色。

課堂伊始,舞龍舞獅的視頻引得孩子們的注意。老師帶領孩子們深入解析舞龍舞獅的歷史淵源,如舞龍源于古人對龍的崇拜,舞獅與西域文化交流相關;闡釋其文化內涵,龍象征吉祥力量,獅代表驅邪平安;還介紹不同地域的風格特色。同時教授舞龍舞獅的基本動作、團隊協作技巧,以及鼓樂節奏訓練。互動環節為繪制舞龍圖畫,詳細講解龍的形態結構、線條與色彩運用及構圖方法,助力學生在創作中深化對龍文化的認知與理解。

課間休息后,心理安全課溫情開啟。在老師的鼓勵下,孩子們拿起筆,在紙上寫下“作業太多寫不完”“想爸爸媽媽陪我玩”等心事,折成小紙條交給老師。助教老師將匿名的煩惱發給大家,讓孩子們給彼此寫解決煩惱的辦法。“作業可以分時間段做”“可以給爸爸媽媽打電話呀”。一句句真誠的建議,像暖陽一樣照進每個孩子心里。有個小姑娘課后悄悄對老師說:“原來不是只有我會難過,說出來真的好多了。”
午后的陽光更顯熱烈,手勢舞《蹦蹦跳跳》《左手右手》讓整個教室變成了歡樂的海洋。“左手畫個圈,右手跳一下”,志愿者老師分解著動作,孩子們跟著音樂節拍認真模仿。一開始,有的孩子手和腳“各跳各的”,引得大家笑作一團,但沒人氣餒,反而更專注地跟著學。幾遍下來,動作越來越熟練,孩子們的身體跟著節奏輕輕晃動,臉上的笑容比陽光還燦爛。“老師,再跳一遍!”下課鈴響時,孩子們仍意猶未盡,拉著老師的衣角撒嬌。輕快的旋律里,不僅有肢體的舒展,更有無憂無慮的快樂在傳遞。
一天的支教活動在歡笑中落幕,無論是食品安全課上的知識萌芽,還是心理分享時的溫情流動,亦或是手勢舞里的活力釋放,都讓孩子們在愛與陪伴中收獲了成長。而這份純粹的快樂,也成為志愿者心中最珍貴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