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烈日陽光抵擋不住閩南理工學院16名師范生參加暑期實踐活動的熱情。在暑期實踐活動期間,蓮厝村服務點“院長媽媽”社會實踐支教隊開設了多樣化課程:既有筆韻流芳、墨潤紅心、典籍尋珍、神奇幾何等基礎學科知識講解,幫助鞏固學業基礎;也有音律舞動、趣味音樂、幻彩繪夢、陽光體育、積木編程等拓展課程,豐富孩子們的學習體驗。
本周的語文課內容豐富,包括書法、閱讀理解、幼小拼音等。老師帶領孩子們認識書法藝術,感受漢字書寫的韻律與美感;閱讀課講述紅色經典故事,傳承紅色精神,提高學生們的閱讀理解能力;拼音教學涵蓋基礎拼音知識,重點針對幼小銜接階段的拼音內容,幫助孩子們掌握拼音規則,為語文學習打下基礎。
圖為語文老師指導學生毛筆練習,宋詩雯供圖
數學課上始終圍繞“培養孩子數學邏輯思維”這一核心目標展開。老師們希望結合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用和差轉換等方法帶孩子們體驗“拆解問題、轉化思路”的過程,讓他們在輕松有趣的互動中,逐步建立清晰的邏輯鏈條。
圖為數學課,宋詩雯供圖
音樂課從基礎節奏訓練入手,通過拍手等小游戲幫孩子們建立節拍感,教唱紅色歌曲和經典兒歌,還會簡單介紹笛子、手鈴等樂器,激發興趣。舞蹈課以簡單形體訓練和舞蹈動作為主,融入民族舞元素,如新疆舞轉腕、蒙古舞肩部動作,讓孩子們在練習中提升協調性,也鼓勵跟著旋律自由發揮,感受藝術快樂。
圖為舞蹈老師教學動作,宋詩雯供圖
美術課和科學課注重動手實踐與知識啟蒙,讓孩子在體驗中探索樂趣。美術課從色彩認知、線條練習入手,引導孩子用畫筆、彩紙等創作,手工則包含折紙、剪紙、黏土造型等,鼓勵他們發揮想象將創意變為現實;科學課分為科普知識和積木編程,前者通過圖片、短視頻、趣味實驗講解自然現象、動植物生長、簡單物理原理等,幫孩子了解基礎科學并激發好奇心,后者采用兒童簡易編程積木,讓孩子在拼接模塊、設定指令使模型動起來的游戲化操作中,初步理解編程邏輯。
圖為學生回答積木編程問題,宋詩雯供圖
蓮厝村服務點的體育課以足球為特色主題,兼顧基礎技能與趣味體驗,讓孩子們在運動中感受活力。課程先從熱身開始,通過慢跑、關節活動和趣味拉伸活動身體,降低運動損傷風險。隨后進入基礎教學:講解足球基本規則;接著練習腳內側推球、腳外側撥球等核心動作,搭配“推球繞樁”“接力傳球”等小游戲,讓孩子們在反復互動中熟悉球性,掌握控球技巧。為提升反應力與協調性,課程設置“搶圈”“躲避球”等環節,在歡樂中強化場上意識。
圖為體育老師授課,林清坤,沈書鑫供圖
本次暑期實踐活動,從語文課上的書法熏陶、紅色故事傳遞與拼音教學,到藝術課里的律動與創作,從科學課的知識探索與邏輯啟蒙,再到場上的活力拼搏,蓮厝村委與支教隊員始終以豐富孩子們的暑期生活、助力成長為目標。多樣的課程既兼顧知識學習與興趣培養,也注重團隊協作與品格塑造,愿這段支教時光能為孩子們留下溫暖而有意義的記憶,成為他們成長路上的一抹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