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蟬在窗外樹上喧鬧著,教室里的空氣也被蒸騰得格外暖熱。我們三下鄉團隊正在合心村給孩子們上感恩教育課,教室里偶爾傳來幾聲低低的啜泣——一個男孩正對著手機屏幕里父母的面龐,耳朵和臉頰早已因為羞澀而泛起了紅暈,仿佛這小小熒幕兩端,系著山巒般沉重的思念。
在感恩父母的章節里,孩子們的心弦被撥動了。來上課的孩子們通過隊員的手機聯系上了自己的家長,和家長接通了視頻電話。他們有的羞澀,小聲向父母表達感謝與愛意之后迅速跑開;有的開朗,大聲地說出來“媽媽我愛你!爸爸您辛苦了……”;有的含蓄,望著父親母親的臉龐只說了“媽媽我的成績又進步了。爸爸要注意身體,不要太勞累了……”。孩子們表達感恩的方式雖有所不同,但都體現了他們對父母家人的感恩與愛意。

感恩之情隨即如清泉般流向身邊人:孩子們一個個排起隊,羞澀卻認真地對著我們的攝像機表達感謝。小身影依次走來,怯怯的聲音由小變大:“謝謝志愿者哥哥姐姐,你們教我們畫畫真好玩!”,“食堂阿姨,您做的飯真好吃!”,“村支書伯伯,您讓咱們村變得這么美!”……稚嫩言語如初生之鳥飛入心窩,志愿者們紛紛紅了眼眶;食堂阿姨搓了搓手,撩起圍裙角擦拭眼角,樸實得如灶邊柴禾;村支書伯伯則用粗糙的大手輕拍孩子后背,他眼里欣慰的光亮,分明是照進鄉村未來的微火。孩子們純凈的謝意,竟將成人的心腸也洗得柔軟溫暖了。

最后我們走進“感恩社會”的廣闊天地。當講到農民伯伯在烈日下耕耘時,窗外陽光如金,正透過窗戶潑灑進來,窗外田野里麥浪翻涌,仿佛大地伸出了溫柔的手掌;教室里回響起鍋碗瓢盆的協奏曲,是食堂阿姨們忙碌的聲音——這平凡生活背景音里,原來蘊藏著勞動者無言的饋贈。我讓孩子們閉上眼睛,聽一聽這些熟悉的聲音,感受被無數默默無聞之手托舉起的日常。他們閉著眼,神情卻專注如聆聽天籟,仿佛第一次真正聽見了這世界運轉的深長呼吸。

攝像機緩緩移動,鏡頭掠過孩子們濕潤的雙眼,如露珠映出整個天空。那一刻我忽然領悟:感恩原不是單向的施予。孩子們以澄澈心泉洗亮被塵俗模糊的成人眼睛,他們教會我們,人間真正的富足在于心靈相認與彼此照亮。
合興村這方小小課堂之上,感恩的種子已悄然播入心田——它不為長成遮天大樹,只愿在每顆心靈深處化作一眼清泉:時刻映照出身邊人默默付出的身影,亦使施與受之間奔流不息的生命之水,最終匯成潤澤世界的浩蕩江河。
原來,每一句由衷的“謝謝”,都是心與心之間最樸素的橋;當稚嫩童聲喚醒了成人沉睡的耳朵,平凡歲月里最堅韌的美才錚然有聲——那正是人間炊煙不斷、大地生生不息的奧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