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月的永川五間鎮,空氣中蒸騰著暑氣,也彌漫著濃郁的草木清香。我們三下鄉團隊踏入“百草園”大門,仿佛打開了一卷活態的中草藥圖鑒。360余種本土草本植物在眼前鋪展,工作人員如數家珍:“這是黨參,補氣良品;那是薄荷,清熱解暑……”指尖拂過艾草的絨葉,輕嗅金銀花的幽香,書本上的藥名瞬間在泥土的芬芳中生動起來,一株株草木無聲訴說著大地孕育的療愈智慧。

回到園區入口處,我們見到了百草園的掌舵人——一位年富力強、深植鄉土情懷的樸素中年人。他并非醫藥世家出身,大學的專業是藥學,畢業后創業成功,在永川境內有多家藥鋪。當被問及為何要創辦“百草園”項目時,他的回答時這樣的:有一個大前提,那就是文化復興。還有一個小前提,在經濟高速發展的當今社會,中國有很多人處于亞健康的狀態。他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微博之力,為傳統中醫藥文化,改善國人健康狀況。

采訪尾聲,老板的目光投向團隊中的青年學子,話語懇切而充滿期許。他提出兩點殷切寄語:其一,青年當胸懷家國,將小我融入國家發展之大我。”他鼓勵大家緊扣國家振興中醫藥、建設健康中國的大方向去定位和奮斗事業;其二,“沉到鄉村去,那里是歷練的沃土。”他特別強調,青年要敢于深入基層沉淀自己,在廣袤鄉土中汲取養分,并善用時代賦予的工具,“打造個人IP,講好鄉村故事,傳播中醫藥文化”,讓青春在田野里綻放獨特光彩。

烈日當空,百草園里生機勃勃的藥草,與創業者眼中灼灼的光亮交相輝映。這趟調研,不僅是一次草木認知之旅,更是一堂生動的實踐思政課。老板的寄語如種子般播撒心田:唯有將個人理想根植于國家需求的沃土,在鄉村的廣闊天地中向下扎根、向上生長,以創新思維賦能傳統,青春之樹方能結出服務人民、貢獻時代的豐碩果實。告別這片綠意盎然的園地,我們深知,鄉村振興的壯闊圖景,正呼喚著更多青年將論文寫在田野大地上,讓青春脈搏與鄉土振興同頻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