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農林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提升本島,跨島發展”戰略規劃理念傳承與青年行動實踐隊走進廈門市城市規劃館,開啟“追尋領袖足跡 感悟思想偉力”主題實踐。這座濃縮城市發展智慧的殿堂,運用前沿技術全景式呈現廈門從濱海漁村向現代化國際都市的蝶變歷程,讓隊員們深刻領悟“一張藍圖繪到底”的規劃定力與“提升本島,跨島發展”戰略的實踐偉力。
時空對話,解碼發展基因
步入序廳,一幅30米長的“廈門城市發展長卷”震撼呈現。泛黃老照片定格特區初創的漁村印記,鮮活影像躍動現代都市脈搏,強烈的時空對比將隊員們卷入跨越發展的壯闊史詩。
核心展區巨型數字沙盤前,1:1000比例模型直觀展示戰略帶來的空間重塑:LED巨幕聯動地面,動態演繹思明、湖里老舊街區煥新現代商務區;海滄、集美、同安、翔安四大新城從工業腹地蛻變為產城融合、生態宜居的現代化城區。軌道交通如銀線串珠連接島內外,杏林大橋、翔安隧道等跨海通道熠熠生輝。
“模型讓宏大的戰略觸手可及,”隊長張寧悅指著海滄新城感嘆,“這里從工業區崛起為標桿,正是‘一張藍圖繪到底’的生動詮釋。”隊員梁宇倩通過互動屏查詢“鼓浪嶼保護”,七版規劃圖紙清晰展現城市如何在擴張中守護文脈。
圖為實踐隊隊員觀看數字沙盤模型(柯羽彤攝)
戰略溯源,感悟思想偉力
“習語實踐”展區珍藏的歷史影像和文獻,系統梳理戰略源流。1986年,時任廈門市副市長的習近平同志主持編制發展戰略,創造性提出“跳出廈門島,發展海灣型城市”的前瞻構想。2010年考察時,他深刻指出“規劃科學是最大的效益,規劃失誤是最大的浪費,規劃折騰是最大的忌諱”,成為廈門堅持規劃連續性的根本遵循。
圖為實踐隊隊員參觀“習語實踐”展區(柯羽彤攝)
從2002年“四個結合”思路到市黨代會部署“縱深推進跨島發展”,戰略定力一以貫之。隊員柯羽彤筆記寫道:“廈門的規劃一任接著一任干,這種敬畏與堅守是青年的精神養分。”數字互動桌顯示:2003年島外經濟占比僅32%,2023年躍至58%,印證區域協調從藍圖變為現實。
未來展望,觸摸城市脈搏
“未來廈門”展區借助VR技術,讓隊員“穿越”2035年:翔安新機場體驗智慧出行,馬鑾灣生態城感受海綿城市韌性,鼓浪嶼見證古今融合。隊員陳建杰摘下眼鏡感嘆:“每項規劃關乎市民生活,青年更應關注城市未來。”
實踐延伸,理念扎根青年
走出展館,隊員們熱烈討論。陳建杰展示拍攝照片,感嘆廈門發展是一部生動規劃教科書。宣傳員汪穎構思結合沙盤與實地素材制作視頻,讓更多同齡人了解規劃改變生活。
圖為實踐隊隊員合影(柯羽彤攝)
指導教師張紫琴總結強調:“廈門實踐證明發展需兼顧金山銀山與綠水青山。‘提升本島,跨島發展’的核心是協調平衡,對青年樹立正確發展觀深具啟示。”
此次參觀是實踐隊“追尋領袖足跡”的關鍵環節。接下來,隊員將深入海滄、集美實地調研,并在社區、中學開展主題宣講,將所學轉化為傳播素材。正如隊員劉清妍日記所寫:“青年不僅是見證者,更應做‘一張藍圖繪到底’的踐行者,為城市未來添磚加瓦。”
廈門以“生態優先、全域協調”理念書寫新篇。實踐隊員種下的思考種子,必將在后續實踐中生根發芽,生長為理解城市發展、擔當青年使命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