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科技大學“薪火紅言、篤行報國”實踐團走進延安棗園、楊家嶺革命舊址,開展紅色實踐活動。通過沉浸式探訪革命圣地,成員們在歷史現場感悟延安精神的時代內涵,讓紅色基因在行走中傳承,讓報國初心在感悟中更加堅定。
棗園窯洞里的初心印記:觸摸自力更生的奮斗溫度

棗園革命舊址的每一寸土地都鐫刻著崢嶸歲月的印記。這里曾是中共中央書記處駐地,毛主席、周總理等老一輩革命家在此居住和工作,指揮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關鍵階段,擘畫著新中國的藍圖。
實踐團成員走進老一輩革命家居住和工作過的窯洞,激動之情溢于言表。正是在這樣簡陋的環境中,革命先輩們以“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自力更生精神,帶領中國人民走出了一條通往勝利的道路。無數像張思德同志一樣的革命志士,在平凡中堅守初心,用生命詮釋著為人民服務的真諦。他們不畏艱難、勇于斗爭的品質,忠誠報國、一心為民的情懷,讓成員們深受啟示。革命先輩們在堅守與奮斗中為我們鋪就了今天的幸福生活,青年一代更應勇于擔當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在實干中傳承這份“窯洞精神”,傳承張思德式“為人民服務”的鐵血赤誠與人民情懷。
楊家嶺禮堂中的信仰之光:感悟團結奮進的精神力量

離開棗園,實踐團來到楊家嶺革命舊址。這里是中共中央領導機關在延安的重要駐地,黨的七大和延安文藝座談會均在此召開。黨的七大確立了毛澤東思想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實現了全黨的空前團結,見證了中國共產黨從成熟走向輝煌的關鍵歷程;延安文藝座談會明確了文藝為人民大眾、為工農兵服務的方向,為革命文藝的發展注入了鮮活生命力,凝聚起軍民同心、抗日救國的偉大力量。
走進楊家嶺七大禮堂,“同心同德”、“在毛澤東的旗幟下勝利前進”的標語引人注目,實踐團在此靜靜佇立,仿佛聽見當年代表們的熱議與表決。正是這次會議,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思想根基被牢牢確立;正是在這里,中國共產黨人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實際結合,廣泛發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培育形成了以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為主要內容的延安精神。
此次延安之行,不僅是一次紅色足跡的探尋,更是一場精神血脈的賡續。實踐團成員在歷史現場讀懂了延安精神的厚重內涵,更明確了青年一代的使命擔當。作為新時代青年,唯有將延安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把個人理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在實干中錘煉本領,在奮斗中踐行初心,才能讓紅色基因永葆活力,讓革命精神在新征程上煥發時代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