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弘揚中華美育精神,提高青少年的文化素養,7月16日,河南工業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北斗筑夢團隊在漯河市舞陽縣天邊楊小學開展了以“藝術素養”為主題的實踐活動,圍繞美術、音樂、手工三方面開展趣味課堂,旨在激發孩子們對藝術的興趣,將美的種子播散在孩子們的心中,豐富鄉村孩子的生活。
講解繪畫知識,激發創造熱情 繪畫鑒賞課上,實踐隊員先以生動的語言講解了基礎繪畫知識,隨后將達芬奇的《蒙娜麗莎的微笑》投影在屏幕上。“大家仔細看看,這幅畫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呀?”隊員何心怡笑著向孩子們提問。話音剛落,四年級的小豪立刻舉起手:“老師,畫里的人沒有眉毛!”當孩子們湊近屏幕確認這一細節后,教室里響起一陣掌聲,為小豪的細致觀察喝彩。何心怡順勢引導:“再看看她的眼睛,是不是從哪個角度看,都覺得她在對著你笑呢?”孩子們紛紛湊近屏幕端詳,隨即興奮地回應:“是呀!真的在笑!”“這就是藝術的神奇之處哦,”實踐隊員笑著總結。隨后,隊員們為孩子們分發畫筆與畫紙,鼓勵大家不用拘泥于任何形式,把心里想的畫出來就好。拿到工具的孩子們立刻動筆,在紙上盡情揮灑想象,用色彩與線條勾勒屬于自己的“藝術世界”。

圖為小朋友在展示自己的繪畫作品
聆聽動人旋律,感受歌聲魅力 “大家聽聽看,這幾首歌分別藏著什么樣的情緒呀?”支教課堂上,實踐隊員播放起《命運交響曲》、《隱形的翅膀》、《晴天》等不同風格的歌曲,向孩子們拋出問題。旋律流淌間,孩子們或側耳傾聽,沉浸在音樂營造的情感氛圍中。“《命運交響曲》聽起來特別有勁兒,像在跟什么東西較勁!”小思同率先舉手,語氣篤定地分享自己的感受;小夢圓緊接著說:“《隱形的翅膀》讓我覺得很勇敢,好像再難的事都能過去”;還有孩子輕聲補充:“《晴天》的調子輕輕的,但聽完心里有點酸酸的,像想起了什么難忘的事。”面對孩子們細膩的感受,實踐隊員笑著豎起大拇指:“大家聽得真仔細!”隨后,隊員順勢引導孩子們走進旋律背后的故事——從貝多芬與命運抗爭的堅韌,到《隱形的翅膀》里對希望的執著,再到《晴天》中藏著的青春悵惘,讓孩子們在感知音樂情緒的同時,進一步理解不同情感背后的意義,學會用更溫柔的目光看待世界與他人。

圖為實踐團隊成員讓小朋友聆聽歌曲
巧做創意手工,鍛煉動手能力 情緒的掌握固然重要,但動手的能力也必不可少。實踐隊員精心設計了一場創意手工活動,讓孩子們在指尖的靈動中感受創造的樂趣;顒蝇F場,實踐隊員先為孩子們分發彩紙,一邊演示一邊細致講解折剪的技巧。隨著一聲“大家動手試試吧”,孩子們紛紛投入到屬于自己的“創作時間”:他們有的拿起彩紙,指尖翻飛間折出一艘艘帶著童趣的小船和飛機;有的巧妙利用不同顏色的折紙,拼貼出一件件充滿巧思的“特色服裝”。制作過程中,實踐隊員穿梭在孩子們中間,時而俯身示范難點,時而輕聲解答疑問。孩子們個個神情專注,眼神里閃爍著對創作的熱情。此刻,他們仿佛都是小小藝術家,用雙手將心中的世界一點點勾勒成形。

圖為實踐隊員在指導小朋友制作手工藝品
這些在支教課堂上綻放的藝術微光,終將匯聚成照亮童心的星河。或許這些課堂無法立刻改變什么,但那些被藝術浸潤過的心靈,會永遠記得這份純粹的感動——原來美可以這樣簡單,夢想可以這樣具體。而這,正是教育最溫柔的力量:用藝術為翅膀,讓每一顆童心都能勇敢飛翔,讓每一份成長都帶著光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