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4日,桂林理工大學三下鄉社會實踐團奔赴柳州螺螄粉小鎮,沉浸式走訪柳州螺螄粉文化展館,在導游講解中探尋特色產業驅動鄉村振興的發展脈絡,解鎖農業、工業、文旅融合發展的“柳州樣本”。

圖為巨型螺螄粉造型展品 鮑曉情攝
文化展館:回溯產業千年脈絡 實踐團成員踏入大螺螄樓(柳州螺螄粉文化展館),跟隨導游的講解,開啟一場跨越時空的產業探索之旅。從柳州歷史的厚重底色講起,導游生動闡述螺與米粉的起源傳說,將螺螄粉的歷史淵源緩緩道來。實踐團成員們認真聆聽,了解到一碗螺螄粉從食材起源到成為“網紅美食”的演變,制作工藝流程、生產標準在講解中清晰呈現,“雙百億工程”“非遺認證”等產業發展成果,更讓大家看到現代螺螄粉產業的強勁動能。從原材料種植養殖基地的規劃,到工業生產集聚區的布局,一幅農業、工業深度融合的產業圖景在展館中徐徐展開。

圖為實踐團成員在展館內聆聽講解 鮑曉情攝
產業洞察:三產融合的創新實踐 依托展館講解與實地走訪,實踐團明晰小鎮產業結構——以農業為根基,工業和文旅服務業協同發展。農業為螺螄粉產業筑牢原材料基礎,工業推動標準化、規模化生產,文旅雖尚在起步階段,卻借螺螄粉IP嘗試激活消費新場景。雖然交通偏遠可能導致游客體驗感不足。但成員們認為,螺螄粉的“網紅”勢能仍在,若深挖文化內涵,打造沉浸式體驗工坊、串聯鳳凰河等自然景觀,有望將流量轉化為鄉村振興的發展增量。

圖為導游為實踐團講解小鎮產旅融合產業發展內容 鮑曉情攝
青春擔當:為產業發展獻智 實踐團成員結合專業知識,圍繞小鎮發展展開頭腦風暴。針對文旅短板,提出優化交通接駁、豐富業態的建議;聚焦產業融合,探討強化農業與工業銜接、拓展文旅消費鏈的路徑。實踐團成員表示,將持續關注小鎮動態,以青春智慧助力特色產業升級,讓“小螺絲”撬動鄉村振興“大產業”。

圖為社會實踐團成員與導游合影留念 鮑曉情攝
此次三下鄉實踐,桂林理工大學學子在文化展館的講解中讀懂螺螄粉產業,見證三產融合的創新探索。未來,期待更多青年力量注入,助力小鎮快速發展,以“一碗粉”書寫產業富民、鄉村蝶變的新篇,為鄉村振興戰略落地貢獻青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