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沂心筑夢實踐團赴臨沂孔廟開展學習實踐活動,圍繞“紅色革命文化調研”與“傳統文化創新傳承”兩大主題,通過實地探訪、交流互動等形式,深入探尋這座千年文廟所承載的歷史底蘊與時代價值。
圖一(實踐團成員在孔廟入口處合照)
抵達孔廟后,實踐團成員首先聚焦門前兩棵古樹。在講解員介紹 "杏柏共生" 的獨特景觀時,成員們認真聆聽,不時俯身觀察樹木生長細節,部分成員還拿出筆記本記錄相關信息。當得知古樹與當地教育發展史的關聯時,團隊中的學生代表與講解員展開交流,詢問樹木保護與校園文化融合的具體情況,現場討論氛圍熱烈。
圖二(實踐團成員在講解員帶領下參觀古樹)
在了解傳統文化體驗與創新傳承工作時,實踐團成員重點關注特色活動開展與文創產品開發情況。他們詳細詢問香料研磨制香囊、拓印等體驗項目的參與流程,就 "開筆禮"活動的舉辦頻次、參與群體等問題與工作人員深入溝通。針對文創產品開發,成員們查看了"幸運咖啡杯"、銀杏葉主題筆記本等實物,圍繞文化元素提煉、產品推廣渠道等方面提出疑問,工作人員逐一進行解答。全體實踐團成員跟隨講解員來到孔子像前,一同祭拜孔子先師。成員們神情肅穆,整理衣袍后,按照講解員的指引鞠躬行禮,祭拜過程中,成員凝視著孔子像,眼神中滿是崇敬,深刻體會儒家文化的深厚底蘊。
圖三(實踐團成員跟隨講解員祭拜孔子先師)
交流中,實踐團還關注到孔廟在文化傳播上的努力與探索。成員們通過實地考察和與講解員溝通了解到孔廟通過走進社區開展“流動博物館”、傳統文化小課堂,以及與學校合作培養小小講解員、舉辦夏令營等活動,讓文化傳承更接地氣。同時,孔廟正計劃開設抖音賬號、加強短視頻宣傳,并探索AR/VR互動展覽,以吸引更多年輕人尤其是青少年了解傳統文化。不過,講解員也坦言,孔廟在發展中面臨資金有限、場地較小(僅15畝)、地域知名度需提升等挑戰,未來需進一步挖掘自身文化內核,擺脫“提及孔廟只知曲阜”的局限。
在紅色革命文化與傳統文化的融合層面,實踐團認識到,臨沂作為沂蒙精神發源地,孔廟所承載的“家國情懷”“立德樹人”等儒家思想,與紅色文化中“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一脈相承。通過將紅色基因融入傳統文化傳播,既能讓傳統智慧煥發新活力,也能讓紅色精神在文化浸潤中更深入人心。
參與實踐的同學表示,此次臨沂孔廟之行,不僅感受到千年文化的厚重,更看到了傳統文化創新傳承的多種可能。未來,他們將積極宣傳孔廟文化,助力紅色精神與傳統智慧的融合傳播,為文化傳承貢獻青春力量。
(鮑韻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