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實驗室的科技藍遇上田野的生態綠,當00后的青春志撞上鄉村振興的夢想——這個夏天,廣東工業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碧水環行”突擊隊帶著對綠水青山的眷戀,于2025年7月9日至14日奔赴云浮市郁南縣,開啟了一場與水的青春對話。在這片充滿希望與挑戰的土地上,隊員們以科技為筆、實踐為墨,圍繞水環境治理與生態保護核心任務,繪就了一幅絢麗多彩的生態治理新畫卷,為當地生態保護與農業發展貢獻了青春智慧與磅礴力量。
圖1“碧水環行”突擊隊大合影
污水和農田的“世紀和解”:科學管理讓死對頭變黃金搭檔 郁南縣桂圩鎮作為農業大鎮,污水治理與農業灌溉協同發展問題一直是制約當地生態與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7月9日下午,隊員們來到桂圩村黨群服務中心同桂圩村委書記李永成開展座談交流,了解到當地在污水治理上成果斐然,打造了“集中+分散”的污水處理體系,科學規劃使該體系全面覆蓋污水治理需求,極大降低了污水對環境的破壞。同時實施雨污分流工程,從源頭截斷污染,確保了污水處理設施的穩定運行和農業污染的基本可控。
同時,突擊隊重點關注了種植戶的綠色轉型實踐。以種植戶唐桂標為例,他積極響應環保號召,將傳統化肥施用改為有機肥,不僅改善了土壤質量,減少了農業面源污染,還提高了農產品品質,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雙贏。這種綠色農業發展模式為當地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益借鑒。
水質檢測儀“叛變”記:從冷冰冰的儀器到村民的“生態保鏢” 為全面了解郁南縣水質狀況,7月10日上午,突擊隊隊員們充分發揮專業優勢,運用先進的檢測設備和技術,對桂圩鎮多處水體進行了系統采樣和檢測分析:一組沿桂圩河多河段采集水樣,觀察水體顏色、透明度及周邊生態;另一組深入鎮內池塘、水井提取樣本,現場檢測pH值、渾濁度、溶解氧等指標,力求全面掌握當地水質狀況,為后續的生態治理與保護提供堅實可靠的數據支撐。
圖2 “碧水環行”突擊隊考察當地污水處理廠
治水圓桌“三國殺”:政府、企業、村民如何打出生態共贏牌 面對郁南縣生態治理過程中那些難啃的“硬骨頭”,“碧水環行”突擊隊積極行動,于7月10日至12日同當地政府、企業、居民等多方代表展開了一場深度研討,共商生態治理良策。
云浮市生態環境局郁南分局相關負責人指出,當前區域內特定流域生態治理面臨諸多挑戰,部分產業布局分散、規模較小且管理粗放,污染排放不規范、治理難度大等問題較為突出,對區域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形成制約。目前正通過資源整合、產業模式優化以及區域協同治理等舉措推進治理工作,部分關鍵區域生態環境質量已呈現出穩定向好的態勢。
桂圩鎮副鎮長陸其漢介紹,該鎮高度重視生態環境監測工作,構建常態化監測機制,密切跟蹤關鍵水質指標。得益于區域內良好的生態基礎與較少的外源污染干擾,當地水源水質總體保持優良水平。同時,針對極端天氣可能引發的短期水質波動,已建立相應的應急處理體系,能夠迅速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水質穩定達標,持續為居民提供優質安全的用水環境。
在黃偉主任的帶領下,隊員們來到桂圩鎮污水處理廠進行走訪調研,黃主任表示全縣高度重視污水處理基礎設施建設,累計投入800萬元,以“一鎮一廠”為目標全面推進。截至目前,全縣11個鎮的污水處理廠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實現了污水處理設施的全域覆蓋,這一舉措為改善區域水環境質量奠定了堅實基礎。
圖3 “碧水環行”突擊隊在當地河流采集水樣檢測
當地居民王女士表示,近年來,她真切地感受到了政府在生態治理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顯著成果。不過,王女士也指出,當前部分區域水質仍有待優化,存在水體泛黃、燒水后水垢堆積較多等問題,給日常生活用水帶來不便,也引發居民對水質安全的擔憂。她期望政府后續能持續發力,加大治理投入,進一步優化治理方案,保障居民用水安全。
圖4 突擊隊隊員與當地居民進行交流
科普種子計劃:把生態課講成田間地頭的“爆款故事” 7月12日,“碧水環行”突擊隊前往南江口鎮中心小學,開展了一場主題為“小水滴,大秘密”的科普宣講活動。此次活動聚焦水資源現狀、污水廠構造以及凈化實驗等核心內容。
活動過程中,突擊隊隊員以嚴謹且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學生們闡述了水資源的重要性,詳細介紹了多種凈水方法以及污水廠的處理流程。為增強學生的實踐體驗,隊員們還現場指導學生自制凈水器,在孩子們心中播撒下環保的種子,助力培養其環保意識與實踐能力。
圖5 “碧水環行”突擊隊到當地小學開展科普宣講
7月13日,突擊隊來到桂圩鎮羅順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開展水質科普擺攤宣傳活動。隊員們結合當地實際,化身“小小講解員”,向村民詳細講解了水污染的來源、防治方法以及科學用水、節水技巧等內容,并發放了宣傳資料和環保小禮品。同時,認真傾聽村民對水質改善的意見和建議,為后續生態治理工作提供了參考依據。

圖6“碧水環行”突擊隊向當地居民進行科普
九星湖濕地“解碼行動”:破譯“郁南經驗”的生態DNA 7月14日,“碧水環行”突擊隊秉持生態保護使命,赴九星湖濕地公園開展系列生態保護工作。在活動中,隊員們嚴謹有序地開展濕地生態實地考察,運用專業設備進行水質監測,對濕地環境進行全方位巡查。并且積極向游客傳播生態保護理念與知識,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濕地生態保護注入強勁動力,引領更多人參與到守護自然生態的行列中來。
從桂圩鎮的污水管網到九星湖的濕地花海,從農戶的果園地頭到小學的科普課堂,“碧水環行”突擊隊用6天時間,完成了一場“技術扎根鄉村”的實踐。既見證了“百千萬工程”推動下當地在污水治理、綠色農業、濕地保護等方面的協同進展,也揭示了治理中的堵點。其探索形成的“郁南經驗”,為同類地區平衡生態保護與農業發展、將工程實效轉化為民生福祉提供了有益借鑒,為鄉村振興注入持續綠色動能。瞧,這就是00后用青春和智慧交出的生態鄉村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