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廖芮)7月22日,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千年運河情,法治守護行”法學院暑期實踐團隊深入河南省信陽市,在信陽市長紅托管中心開展了京杭大運河保護普法宣傳活動。團隊成員通過發放宣傳手冊、講解大運河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向學生群眾普及大運河保護相關知識。
運河小課堂:普法知識走進托管班
活動當天,團隊成員首先以圖文并茂的方式向同學們介紹了京杭大運河的歷史文化價值。這條始建于春秋時期的世界文化遺產,不僅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更是中華民族重要的文化符號。團隊成員通過展示大運河沿岸風光照片,讓同學們直觀感受到這條"活著的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顒又校瑘F隊成員重點向托管班學生講解了大運河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歷史價值和保護意義,詳細解讀了《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中關于河道保護、生態修復、文化傳承等方面的具體要求。同時,結合典型案例,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孩子們普及了破壞大運河生態環境、損毀文物古跡等行為的法律后果,引導同學們從小樹立保護意識。

圖為實踐團隊講解運河歷史。張玲緣供圖
童心繪運河:孩子們筆下的保護承諾
活動現場,幾名小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用五彩斑斕的畫筆描繪出心中的大運河。有的孩子畫出碧波蕩漾的運河風光,有的創作了“保護母親河”主題手抄報,還有的用黏土制作了運河沿岸的微縮景觀。一年級學生謝同學自豪地展示他的作品:“我畫了一個小衛士在清理運河垃圾,老師說保護運河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
托管中心負責人李老師介紹:“相比單純的說教,繪畫、手工等互動形式更能讓孩子們理解保護大運河的意義。今天的每幅作品都是孩子們的保護承諾。”活動現場還展出了《大運河保護條例》的兒童版解讀漫畫,以生動有趣的方式向孩子們普及相關法律知識。

圖為團隊成員觀看手繪作品。張玲緣供圖
爭做運河小衛士:托管班的普法實踐課
在托管中心開展了“運河法庭”模擬游戲,孩子們分別扮演“法官”、“環保志愿者”、“執法人員”等角色,通過情景劇形式演繹破壞運河環境的案例。二年級學生王同學在扮演"小法官"后表示:“原來往運河亂扔垃圾不僅要罰款,嚴重的還會違法,我回家要告訴爸爸媽媽。”課程還設置了“運河保護知識大闖關”環節,團隊成員還將《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中的重點內容改編成趣味問答,通過搶答游戲幫助孩子們記憶。為增強體驗感,活動最后組織了"小衛士在行動"實踐課,孩子們在老師帶領下巡查校園周邊水系,學習辨別污染行為的方法。“這種沉浸式普法教育效果遠超預期。”托管中心的輔導老師表示今后將多展開這種沉浸式普法課堂。

圖為團隊成員講解游戲規則。張玲緣供圖
小手牽大手:孩子帶動家庭參與運河保護
活動最后,托管中心的孩子們首先向家長展示了前期創作的運河主題繪畫和手工作品。特別設計的“親子普法問答”環節,讓家長和孩子通過游戲共同學習《大運河保護條例》要點。實踐組員最后還向小朋友們發布了“我給家長上堂課”任務,小學生們化身“普法小講師”,用稚嫩但認真的語言向父母講解《大運河保護條例》要點。

圖為團隊隊員講解活動內容。張玲緣供圖
“這個夏天,運河畔的法治種子正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隨著暑期實踐團隊在長紅托管中心系列普法活動的圓滿結束,團隊成員們用專業與熱情為小學生們打開了一扇了解運河文化、學習法律知識的窗口。通過寓教于樂的互動方式,不僅讓孩子們認識到保護大運河的重要性,更通過“小手拉大手”的輻射效應,將法治意識和環保理念傳遞到每個家庭。實踐團隊表示,未來將繼續深化校地合作,開發更多適合青少年的普法課程,讓運河文化保護的火種在代代相傳中永續燃燒。這場跨越年齡的法治教育實踐,正在為千年運河的保護注入新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