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程思嘉 蔣晴 袁李紅)2025年7月14日,湖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紅星閃閃”青年愛國主義教育實踐團走進漢江路街道陽光社區,把一段段可觸可感的紅色記憶,化作一場潤物無聲的“童心之旅”。
社區活動室里,實踐團用“潘冬子藏鹽”“王二小放牛”兩個故事為切口,鋪陳出革命年代“小身軀、大擔當”的群像:冬子把棉衣撕開口子,一粒粒鹽像雪珠滾落,孩子們屏息凝神;二小把敵人帶進包圍圈,稚氣的臉龐閃過決絕,現場一片靜默。故事講完,志愿者輕聲問:“如果你們能穿越回那個年代,會對小英雄說什么?”“我想給他遞一瓶水”“我想告訴他,現在中國很強大”——童真回答此起彼伏,掌聲在房間里久久回蕩。
畫筆隨即接替語言。幾十張張畫紙鋪開,蠟筆沙沙作響:有的畫冬子高舉火把,有的畫二小吹著牧笛站在山崗,還有的畫自己牽著英雄的手走進新時代。《紅星歌》響起,稚嫩童聲與青年合唱交織,紅色旋律在樓宇間輕盈回蕩。
“英雄不止在課本里,也在家門口。”成員們話鋒一轉,把地圖攤開:東溝烈士陵園、中原突圍鄂西北歷史紀念館、鄖陽革命歷史展覽館……一個個紅色地標被貼上小星星;何恐、施洋、雷天明……一位位先烈的名字被孩子們齊聲念出。當講到茅箭百姓拆門板、抬擔架、深夜給解放軍送飯的情景時,畫面仿佛穿越而來:孩子們屏住呼吸,眼里閃著光,齊刷刷舉起小手:“我們也要學他們,把擔架抬起來!”
此次宣講活動,打造了“故事+互動+繪畫+紅歌”的立體化課堂,用童聲、童畫、童心把紅色火種種進社區,讓信仰有了看得見、摸得著、傳得開的模樣。實踐團將持續把紅色課堂搬到街巷、把英雄故事講給更多孩子聽,讓紅色基因代代賡續,讓強國復興的火炬在每一個社區、每一顆童心里越燒越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