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深入追尋紅色精神根脈,深刻感悟榜樣力量,近日,江西農業大學工學院“稻香潤心・科技惠民”實踐團走進宜春市靖安縣,先后開展走訪敬老院、拜訪老黨員、參觀況鐘紀念館等系列實踐活動。通過沉浸式參與,實踐團成員在行走中厚植家國情懷,在體驗中強化責任擔當,以實際行動踐行新時代青年的使命。
圖1實踐團與老黨員合影 焦柏凱攝
(一)敬老院里的初心對話:校友堅守與青春感悟的碰撞
實踐團首先前往校友溫儒新任職的寶峰鎮敬老院。在院長引導下,成員們進入老人們的生活區,主動協助老人擇菜,關切詢問其飲食起居與健康狀況。作為江西農業大學校友,溫儒新與實踐團成員深入交流,分享了自己畢業后選擇基層崗位,十余年來在養老服務領域的堅守歷程——從最初面對設施簡陋、人手不足的困境,到逐步建立完善康養服務體系。他表示,支撐自己前行的是母校培養的“厚德博學、抱樸務實”精神。談及母校120周年校慶,溫儒新充滿期待,實踐團指導老師胡偉向其發出誠摯邀請,希望他回校分享基層服務經驗,為學弟學妹成長提供指引。溫儒新的經歷讓成員們深受觸動,認識到個人理想的實現與社會需求緊密相連,唯有將知識轉化為服務群眾的工具,才能真正實現青春價值。

圖2實踐團慰問敬老院 焦柏凱攝
(二)鄉間民居的紅色傳承:老黨員與新黨員的精神接力
離開敬老院,實踐團成員拎著提前備好的牛奶、水果等慰問品,沿著蜿蜒的鄉間小路來到寶峰鎮另一處民居,拜訪有著四十余年黨齡的老黨員。老黨員結合自身經歷與新一代黨員陳佳慧,談論自己當年的入黨初心和奮斗歷程。其他的成員們圍坐在老人身邊的長凳上,安靜地聆聽那段跨越半個世紀的紅色記憶。老黨員飽含深情的話語,讓成員們深刻感受到老一輩共產黨人堅定的理想信念與為人民服務的崇高精神。成員們也表示將以老黨員為榜樣,銘記老黨員“為人民服務,不為己謀利”的囑托,將紅色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圖3實踐團成員聆聽老黨員的過往經歷 焦柏凱攝
(三)紀念館中的廉潔洗禮:況鐘事跡與廉政思想的啟迪
最后,實踐團一行來到況鐘紀念館。開啟了一場關于況鐘生平事跡與廉政思想的學習之旅。館內,氣氛莊重而肅穆。參觀者們神情專注,認真聆聽講解員的介紹,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細節。他們的目光隨著講解的節奏,在一件件珍貴的文物和一幅幅生動的圖畫上流轉。這些文物,承載著歲月的痕跡,見證了況鐘當年的清廉之舉;這些圖畫,以直觀的方式,再現了況鐘的生平片段和他堅守廉政的動人場景,讓況鐘的形象愈發清晰可感,其廉政思想也變得具體而生動。通過此次參觀學習,成員們對廉潔文化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大家紛紛表示,此次參觀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禮,將以況鐘等歷史上的廉政典范為榜樣,以史為鑒,時刻警醒自己。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會用實際行動踐行社會責任,嚴格堅守廉潔底線,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辦實事、辦好事,不辜負人民的期望。

圖4實踐團參觀況鐘紀念館 焦柏凱攝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學子,江西農業大學工學院“稻香潤心・科技惠民”實踐團的成員們深知,腳下的土地藏著成長的密碼,身邊的榜樣蘊含前行的動力。此次靖安之行,不僅是一次實踐經歷的積累,更是一場精神世界的洗禮。未來,他們將帶著這份收獲,繼續把課堂延伸到田間地頭、把學問寫在祖國大地上,用青春的腳步丈量時代的需求,用知識的力量回應人民的期待,在傳承中創新,在擔當里成長,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