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農業大學工學院“稻香潤心・科技惠民”實踐團奔赴宜春市靖安縣寶峰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拉開了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序幕。這支由青年學子組成的隊伍,秉持對鄉村的熱忱與使命擔當,以腳步丈量土地,用行動踐行擔當,深入寶峰村的田間地頭與農家院落,以實際行動助力鄉村振興。
溫情走訪,為特殊群體送去暖陽
在留守兒童家中,實踐團成員為孩子們送上筆記本、鉛筆、橡皮等學習用品。成員們以大哥哥大姐姐的身份與孩子們交流,圍繞學習、生活、興趣愛好及未來理想展開對話。當有孩子表示想成為研究提升農作物產量的科學家時,工學院志愿者結合專業知識,向孩子們介紹科技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及技術創新對糧食增產的助力,并化身“臨時老師”,輔導孩子們的功課,分享大學經歷。離開留守兒童家后,實踐團帶著牛奶、水果等物資前往困難老人家中。在97歲的王爺爺家,成員們攙扶老人在院子里坐下,關切詢問其生活起居、身體狀況及日常需求,叮囑老人注意防暑。同時,認真傾聽王爺爺回憶過往鄉村生活及變遷,對于老人提出的生活困難,成員們詳細記錄并表示會向當地村委會反映,盡力提供幫助。
田間勞作,讓知識在實踐中扎根
寶峰村的田野上,為了助力當地農戶的農業生產,成員們主動來到田間地頭,在農戶的指導下參與了插秧、灌溉及采摘等一系列農耕勞作,在親身體驗中深刻感悟到農業生產的艱辛與“三農”工作的重要意義。在稻田里,農戶張大叔示范插秧技巧,強調秧苗間距和深淺度的把控要點。實踐團成員觀摩學習后,赤腳踏入稻田實踐,從起初的生疏到逐漸熟練掌握插秧竅門。此外,成員們還在玉米地分工協作進行采摘、搬運和清理玉米葉等工作。通過這些勞作,成員們切實體會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內涵,也讓書本上的農業生產理論知識在實踐中變得具體鮮活,成員們表示將努力學習專業知識,結合實踐為農業發展貢獻力量。
青春擔當,在鄉村振興中綻放光彩
此次“三下鄉”活動雖短暫,但讓實踐團成員對鄉村振興有了更直觀深刻的理解。曾經宏大抽象的鄉村振興概念,在為孩子輔導作業、陪伴老人閑聊、田間辛勤勞作等具體實踐中變得具體生動。江西農業大學工學院“稻香潤心・科技惠民”實踐團的此次活動,不僅為寶峰村提供了實際幫助,也讓青年學子在基層實踐中得到成長。他們以青春力量為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