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6日,玉溪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四只耳朵”青年推普團墨江小分隊成員深入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縣壩溜鎮云尖茶廠,開展了一場獨特的實踐學習活動。他們通過實地探訪、對話創業者、體驗制茶工藝,深入了解鄉村產業發展,并創新運用直播形式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
在茶廠參觀過程中,推普團成員們首先與返鄉創業者鄭發有夫婦進行了深入交流,鄭發有夫婦二人分享了他們在家鄉創辦茶廠的初心和歷程,一句樸實的“八月十五回家的時候,家里老人采回來的茶葉沒人收”,深深觸動了他們的內心,促使他們成為了返鄉創辦茶葉加工廠、帶動鄉親就業、增長增收的直接動力。這對夫婦扎根鄉土、振興產業的實干精神深深打動了推普團成員們。
隨后,在鄭發有夫婦的帶領下,成員們走進生產車間,近距離觀察了茶葉從鮮葉采摘、殺青、揉捻、烘干的完整生產流程,一道道嚴謹的標準化工序,讓成員們對現代制茶工藝有了直觀而深刻的認識。為了解“生態好茶”的培育理念,大家還一同登上云霧繚繞的茶山,實地觀察在優良生態環境中生長的茶樹,切身感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
活動期間,推普團成員架起直播設備,實時連線壩溜鎮小學的課堂,他們化身“云端導游”,用標準普通話生動講解茶廠的生產流程和鄭發有夫婦的創業故事,并帶領屏幕前的孩子們“云”覽茶山生態風光,讓未能到場的孩子們也能同步學習。直播中,成員們精心設計了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互動環節,結合現場場景,和孩子們進行趣味問答和練習,將推普工作自然而巧妙地融入社會實踐和鄉村教育,有效實現了“文化下鄉”與“推普下鄉”的有機結合。
此次墨江茶鄉之行,不僅讓“四只耳朵”青年推普團的成員們零距離感受到鄉村產業的蓬勃活力與創業者的實干精神,深化了對課堂理論的理解,更成功探索了“推普+社會實踐”的新模式。通過線上線下聯動,將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種子播撒到鄉村小學課堂,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文化“三下鄉”服務基層、助力鄉村振興的深刻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