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星戴夢”實踐團深入連云港社區進行天文科普
7月26日,“披星戴夢”實踐團連云港支隊走進宋莊鎮黨群服務站,帶來一場趣味的天文科普活動。
活動伊始,實踐團成員精心準備,運用“文字+動畫”相結合的PPT演示方式,為社區兒童帶來了一場生動有趣的天文知識講座。主講人圍繞“月球的秘密”這一主題,循序漸進地展開講解。孩子們全神貫注,跟隨講解員的引導,深入了解了月球始終以同一面朝向地球(即“潮汐鎖定”)這一獨特天文現象的科學原理,回顧了從古代觀月神話到現代“嫦娥工程”等人類波瀾壯闊的探月歷程,并通過月球起源的“五大假說”(如大碰撞說、分裂說、捕獲說、同源說、核爆炸說)的學習,引導孩子們對月球乃至宇宙天體的形成與演化展開科學想象。講座內容深入淺出,互動性強,有效激發了孩子們對天文學的興趣,讓他們深切感受到宇宙的浩瀚與科學探索的魅力。
科普講座結束后,實踐團創新性地設置了“天文明信片”互動環節,將活動推向高潮。孩子們熱情高漲,紛紛在特制的明信片上或執筆書寫對浩瀚宇宙的奇思妙問(如“黑洞里面是什么?”、“外星人存在嗎?”),或揮灑色彩描繪心中瑰麗的天文奇景(如想象中的外星世界、未來的宇宙飛船)。實踐團成員迅速分組,對孩子們提出的每一個疑問進行“一對一”耐心細致的解答,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闡釋深奧的天文概念;同時,熱情鼓勵孩子們“大膽想象、大膽作畫”,充分肯定他們的創意表達。這種“即時反饋、深度交流”的互動模式,精準捕捉并有效回應了孩子們旺盛的好奇心,顯著激發了他們持續探索宇宙的強烈欲望,有力鞏固了前期科普講座的學習效果。活動現場氣氛熱烈融洽,孩子們沉浸于探索與創造的樂趣中,臉上洋溢著收獲知識的喜悅。
為了讓孩子們更直觀地體驗天文觀測的真實過程,切身感受科學探索的實踐樂趣,活動特別設置了天文望遠鏡實踐環節。實踐團成員首先系統講解了天文望遠鏡的基本結構、工作原理、操作規范及安全注意事項,隨后現場示范了望遠鏡的組裝、調試與尋星方法。在成員們的專業指導和安全保障下,孩子們分組排隊,輪流進行觀測實踐。當清晰的月球環形山影像或明亮的行星(如木星、土星)躍入眼簾時,孩子們發出陣陣驚嘆,興奮之情溢于言表。這種理論學習與實際操作緊密結合的方式,不僅讓孩子們初步掌握了天文觀測設備的基本操作技能,更讓他們身臨其境地領略了天文觀測的獨特魅力,極大提升了科普活動的參與度、實踐性與趣味性。
此次“披星戴夢”實踐團連云港支隊社區行活動圓滿結束,成效顯著。活動通過寓教于樂的科普講堂、深度互動的“天文明信片”、親身實踐的望遠鏡觀測等多元化形式,有效點燃了社區兒童熱愛科學、探索未知的火種,顯著深化了他們對天文學及科學方法的認知。這不僅是青年學子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將課堂所學應用于社會實踐、服務基層群眾的生動體現,更是貫徹落實“科技創新與科學普及兩翼齊飛”戰略思想的具體行動。實踐團成員以專業的知識、飽滿的熱情和務實的作風,在孩子們心中播下了科學精神的種子,為發掘和培養具備科學家潛質的青少年群體奠定了良好基礎。活動不僅豐富了社區青少年的暑期文化生活,也為營造崇尚科學、鼓勵創新的社會氛圍貢獻了高校學子的青春智慧與力量,是服務國家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積極實踐。
三下鄉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