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是延續中華文脈、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實踐。華陰眉戶戲作為關中地區極具代表性的傳統戲曲劇種,其婉轉悠揚的唱腔,貼近生活的表演風格,承載著秦地百姓的喜怒哀樂與民俗風情。然而,在多元文化的沖擊下,這一民間藝術正面臨傳承斷層、傳播范圍受限等現實挑戰。為全面掌握華陰眉戶戲的生存現狀、探索其活態傳播路徑,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管理學院“戲韻新聲”暑期社會實踐團以“戲曲文化生態調查與創新活化”為核心,開展此次專項調研。

圖為華陰眉戶戲傳承人練早功。閆儀攝
2025年7月19日,團隊赴陜西省渭南市華陰市華陰眉戶劇團活動中心開展了對華陰眉戶戲傳承人趙亞榮等老師的深度訪談。
訪談正式開始前,團隊沉浸式觀看了由眉戶戲傳承團隊帶來的《張連賣布》《梁秋燕》等經典選段表演。明快流暢的板式、生動鮮活的唱詞將民間生活場景演繹得淋漓盡致,婉轉細膩的唱腔里藏著秦地百姓的煙火氣,讓實踐團成員先一步感受到眉戶戲“接地氣,傳真情”的獨特藝術魅力。

圖為實踐團觀看華陰眉戶表演。閆儀攝
表演結束后,團隊與華陰眉戶戲傳承人正式展開訪談。趙亞榮老師詳細介紹了眉戶戲的歷史淵源、經典劇目及當代傳承概況,重點就傳統唱腔保護、青年傳承人培養、劇種創新發展等關鍵問題進行了深入分享。還為實踐團成員說明了華陰眉戶戲的獨特之處與重要地位,講述了省眉戶大賽與眉戶戲在不同年代的發展故事,讓團隊成員進一步理解了其“以情帶聲、以形傳神”的表演精髓與關中文化的質樸底蘊。

圖為實踐團訪談華陰眉戶傳承人。閆儀攝
此次調研讓實踐團深切體會到華陰眉戶戲在當代傳承中的困境與機遇,也收集到了從業者與愛好者對劇種發展的寶貴建議。展望未來,實踐團將持續聚焦華陰眉戶戲的保護與創新,助力這一民間藝術在新時代煥發新活力,讓秦地鄉音在傳承中源遠流長。

圖為實踐團與華陰眉戶傳承人合影。閆儀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