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陶輪轉凝古韻,青年接力譜新篇。“情系滄溝,青年同行”鄉村振興促進團于2025年7月20日上午赴滄溝鄉中心小學校土陶制作工坊,開展土陶制作工藝體驗活動。

滄溝鄉的土陶制作技藝是當地珍貴的非遺財富,一件件陶器在指尖流轉間沉淀著歲月的印記與代代匠人的巧思。此次實踐團特意來到位于滄溝鄉中心小學校的土陶制作工坊,在土陶制作師傅——左昌林老師的帶領下,探尋這門古老技藝背后的堅守與傳承。

當日上午,實踐團成員來到土陶制作工坊,院子里整齊擺放著各式陶坯與成品,泥土的清香混合著窯火的氣息撲面而來。左昌林老師早已備好陶土,正專注地調試著轉盤轉速。隊員們圍在工作臺旁,觀看左老師展示土陶制作的關鍵工序:首先將篩選好的本地黏土加水揉練,反復捶打至軟硬適中,確保陶土細膩無雜質;接著把陶土固定在轉盤中央,隨著轉盤轉動,老師的雙手時而輕按時而提拉,陶土漸漸呈現出碗、罐、壺等雛形;隨后用特制工具修整坯體邊緣,刻畫花紋,讓陶器兼具實用性與藝術性;成形的陶坯需在陰涼處自然陰干,避免陽光直射導致開裂;陰干后的陶坯要經過高溫燒制,在傳統柴窯中經歷數小時的火候淬煉,泥土逐漸轉化為堅硬的陶質;最后根據需要進行上釉或打磨,讓成品呈現出古樸溫潤的質感。

體驗環節中,實踐團成員們在左老師的耐心指導下嘗試制陶。看似簡單的轉盤操作,實則考驗著對力度、平衡與手感的精準把控。親身體驗后,大家才深刻體會到“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的含義——每一次捏塑的角度、轉盤的轉速、燒制的溫度,都藏著左老師制陶多年的心得。

實踐團與左老師聊起土陶的傳承時,他感慨道:“這手藝靠的是慢工出細活,現在愿意靜下心學的年輕人少了,但只要有人想學,我們都愿意教。”工坊里不時有附近村民和游客前來參觀,實踐團成員主動擔任解說員,向大家講述土陶的制作心得。

這場土陶體驗也為實踐團為期八天的2025年暑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畫上了句號。隊員們不僅親手制作了屬于自己的土陶作品,更感受到了非遺技藝的厚重與溫度。實踐團深知,鄉村振興既要激活產業活力,更要守護文化遺產。在后續,實踐團將梳理總結此次活動的成果,用青年的智慧與行動助力滄溝鄉土陶技藝的傳承與創新,讓這縷陶火匠心照亮鄉村發展的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