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情系滄溝,青年同行”鄉村振興促進團前往重慶市武隆區滄溝鄉貧困戶冉大哥家中走訪,通過實地探訪了解當地惠民政策落實情況及困難群眾生活現狀。
據滄溝鄉政府工作人員介紹,冉大哥一家三口均為低保對象,妻子患有癲癇等慢性疾病,喪失勞動能力,女兒就讀小學三年級。因需照料家人,冉大哥無法外出務工,僅能依靠家中農業勞作維持生計,是家庭的主要經濟支柱。此前,該家庭居住于峽谷深處,出行不便且生活條件簡陋,在政府幫扶下已搬遷至新居,并配備了農用三輪車用于日常出行及物資運送,生活便利性得到顯著改善。
圖為切割豬草鏡頭 劉陽攝
當日下午,實踐團抵達時,冉大哥一家已在門口等候。通過座談交流,實踐團進一步了解到,由于家庭特殊情況,冉大哥的女兒長期寄宿學校,每周僅能回家一次。學校與家相距5.1公里,孩子需步行往返。受家庭環境影響,孩子性格較為內向,與人交流較少。對此,學校老師定期開展家訪,與家長溝通孩子近況,持續關注其心理健康狀況。
圖為實踐團成員采訪貧困戶 劉陽攝
交流結束后,實踐團成員與冉大哥一家共同開展包餃子活動。隊員們分工協作調餡、搟皮、煮制,原本安靜的廚房變得熱鬧起來。起初靦腆的孩子在隊員引導下參與包餃子,用小手捏出形態各異的餃子,現場氣氛輕松融洽。“平時很少有這么多年輕人來家里,孩子今天特別開心。”冉大哥的妻子看著眼前的場景說道。晚餐后,實踐團成員主動承擔了洗碗等家務,冉家人多次表達對來訪的歡迎與感謝。
圖為實踐團在政府自建房門前與貧困戶合影 劉陽攝
離別的時候,夕陽把影子拉得很長。此次走訪讓實踐團成員直觀感受到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政策給困難家庭帶來的實際變化。實踐團的成員們也知道,這場短暫的相遇,或許只是這個家庭漫長生活里的一瞬微光。但那些捏過餃子的指尖溫度,那些混著煙火氣的笑聲,已悄然在山間播下一顆種子——關于聯結,關于希望,也關于在政策的暖陽與人間的溫情里,慢慢舒展的生活。
圖為實踐團在高能主任的帶領下與貧困戶合影并留念 劉陽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