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如何真正成為金山銀山?紅色基因怎樣賦能鄉村旅游?帶著對“第二個結合”在鄉村生態與文旅領域實踐路徑的思考,曲阜師范大學“紅韻承脈,啟新振鄉”社會實踐團隊在諸城市枳溝鎮喬莊村,將生態優勢與紅色文化視為寶貴財富,精心擘畫特色文旅融合發展的振興藍圖。
實踐隊員們實地考察喬莊村,欣喜地發現其擁有得天獨厚的優質生態環境。然而,這份“綠色寶藏”尚未得到充分開發。同時,作為王盡美烈士的故鄉,其深厚的紅色底蘊也未能在旅游層面形成特色吸引。針對資源分散、特色不顯的問題,團隊以馬克思主義生態觀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為指導,結合“第二個結合”關于統籌推進的要求,提出將生態資源與紅色文化深度融合的發展思路。隊員們向村民闡釋:馬克思主義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也蘊含“天人合一”的生態智慧,保護好、利用好生態本底是發展的基礎;而紅色文化則是凝聚人心、打造獨特IP的靈魂所在。
實踐隊員們集思廣益,為喬莊村量身定制了特色文旅發展方案。他們建議:一是發展生態體驗經濟。依托良好的田園風光和果林資源,引導村民發展生態采摘園、綠色農家樂,讓游客親近自然,品嘗農家美味,體驗農耕樂趣。二是打造紅色主題特色。將紅色元素深度融入旅游產品。例如,改造閑置農宅為“紅星民宿”,內部裝飾融入王盡美事跡、革命標語等元素;設計“重走盡美路”鄉村微旅游線路,串聯革命遺址、紀念地;在農家餐飲中開發“紅軍餐”、“憶苦思甜飯”等特色主題。這樣,生態的“綠”與革命的“紅”交相輝映,形成獨一無二的競爭力。
為了讓藍圖更直觀、更具說服力,實踐隊員們精心搜集整理了國內類似資源稟賦地區(如浙江安吉、陜西延安部分鄉村)成功發展生態文旅、紅色旅游的案例視頻,在村民宣講會上集中播放。生動的畫面、可觀的收益,極大地觸動了在場的村民。播放結束后,隊員們立即組織分組討論,引導村民結合喬莊實際,探討“我們村能學什么?”、“具體可以怎么做?”、“可能面臨什么困難?需要什么支持?”。村民們踴躍發言,從選址、投資、客源到特色活動設計,提出了許多接地氣的想法和建議。實踐隊員們認真記錄,將這些寶貴的“民間智慧”融入最終的建議方案中。

通過實踐團隊的方案設計和互動引導,村民們清晰地看到了依托家門口的綠水青山和紅色歷史發展旅游致富的巨大潛力和可行路徑。實踐隊員們以“第二個結合”為思想武器,將生態保護、文化傳承與經濟發展有機統一,為喬莊村描繪出一幅“綠野紅蹤”交相輝映的振興畫卷,不僅指明了方向,更通過共商共議點燃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識和行動熱情,充分彰顯了青年學子在推動鄉村綠色發展與文旅融合中的創新活力與實踐價值。